《科技日报》,北京,9月3日——“外星人在哪里?”“如何制造漫游者?”"雨中的秘密是什么?"“最快下线运动”和“把科技馆带回家”……9月1日,在中国科技馆开幕仪式后,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举办了精彩的“科学第一课”。
这也拉开了中国科技馆“馆校结合基地学校”项目的序幕。同日,中国科技馆与基地学校联合签约授奖仪式也同时举行。
“为了加强科技馆与学校的合作,使科技馆与学校的合作更加深入和正常,我们今年启动了这个项目。”中国科技馆副馆长廖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廖宏说,世界各地的科技馆都与学校开展各种合作,中国科技馆也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问题。例如,许多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科技馆也根据学校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讲座、实验等。
记者了解到,除了中国科技馆,上海、湖北等地也做出了一些与学校博物馆合作的尝试。
“但合作是支离破碎的。”廖宏说,“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平等。学校不知道我们有什么或能做什么,我们也不太了解学校的需求。”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我们所知,与中国科技馆展品相关的试题已经连续几年出现在北京的中考中。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年级开设科学课。因此,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学校前来参观和合作。我们还想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馆的资源。每个人都同意。”廖宏说。
今年上半年,中国科技馆向北京的中小学发出了征集通知,并收到了来自北京16个区300多所中小学的申请。根据市级重点学校、科技特色学校、远郊县学校三种类型,博物馆选择了201所学校作为首批签约学校。
中国科技馆将为签约学校提供场馆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科技教师培训、科技馆活动融入校园等五项服务。
“基于这种合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例如,我们可以在学期开始前设计本学期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廖宏说。
胡家楼中心小学近年来一直在推广项目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将分组完成不同的项目。现在我们已经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些专家来帮助我们,但是主要的选题和指导工作仍然由我们自己的老师来做。我们与中国科技馆的合作是希望他们能对我们的项目教学有所帮助。”胡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天的孩子非常渴望学习。教师的专业精神在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方面受到了挑战。此外,科技馆有更多的专业科技教育资源,如场地和设备。”马军说道。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贾春阳认为,这次合作将成为建立青少年科学教育组织的助推器,也将开启我国图书馆与学校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科协科普处处长白表示,希望以此项目为例,坚持“资源共享、精确对接”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扩展的馆校合作模式,不断提升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黏度,促进全国中小学教育活动和科普场馆的有效衔接,促进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曹秀英)
责任:张洋
标题:北京201所学校将科学教室搬进科学博物馆
地址:http://www.jcpa.cn/blgjy/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