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2字,读完约2分钟
河北唐山莲花坑劳教所的董雄波学生因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要求体力劳动,健康极度受损,4月9日死于保外医生,37岁。 身高1.80米的董雄波去世时的体重只有35公斤。 全身书包的骨头,像骸骨。 (详见今天的本报a30版)
首先,应该确认“骷髅死”不是派出所和看守所,而是发生在司法判决后交出犯人的劳教所。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临时拘留所,没有受到司法机关的审判和判决,后者是真正的服刑场所,是一般意义上的监狱。 另外,董雄波瘦死或病死,基本上与酷刑的强制和狱警无关。 所以,把《骷髅死》作为《看守所故事》系列大作的续集之一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解读这个劳教所发生的“骷髅死”呢? 笔者首先想起了两年前的李大伟和张伟。 当时,他们俩是非常有名的“嫌疑犯”。 因重病犯罪,为了得到监狱的免费医疗。 因为情节与美国小说家欧享利作品《警察和赞美诗》相似,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版赞美诗”。
监狱真的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公费医疗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鄙视疾病的穷人不是必须犯罪踏入监狱这个乌托邦的世界吗?
想想看。 在监狱外的正常社会中,公众很少得到正常的医疗保障权利,在基本上失去话语权、自由、权利的监狱社会中,有什么可以白白享受的公共资源呢? “骷髅死”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骷髅死》中,不仅没有看到犯人向警察唱赞美之歌,相反,犯人和学习者们也有可能遇到既不吃饭也不生病,也不穿衣服的情况。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如果你不熟悉里面的潜在规则,想让公家治病就像是幻想中的乌托邦。
“骷髅死”是镜子,准确地说是哈勒。 在镜子里,我们在监狱里看到了一点正常的状态。 犯人权利的薄弱和瘦弱。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怎样才能想象出《警察与赞美诗》的美好结局?
标题:【要闻】“骷髅死”是监狱社会的镜子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