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9字,读完约1分钟
中新网7月2日电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研究员一行在江西赣州火车站工地发现了一具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与早前在蒙古发现的恐龙化石关系密切,表明这种恐龙曾在亚洲广泛分布。根据在赣州发现的星虫属的多样性,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一个新的恐龙群——赣州恐龙群。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科学报告》第2期的网络版上。
白垩纪的管鼻龙是一群生活在今天的亚洲和北美的有羽毛的恐龙。这组中最小的恐龙大约有火鸡那么大,最大的恐龙有8米高。它们的特征是有喙的短头骨,有时头顶有冠状突起。新发现的管龙化石命名为赣州南华龙,与中国南方南雄组地层中发现的其他恐龙明显不同。像其他偷蛋恐龙一样,华南龙的头骨上也有突起,但它的下颚结构不同,研究人员认为觅食策略有所不同。
陆和他的研究小组在系统发育分析中指出,最接近这一新物种的恐龙是在蒙古南部戈壁省发现的奥斯特里纳埋藏龙。尽管这两个物种之间的距离约为3000公里,但由于它们的相似性,研究人员认为,在中生代末期,亚洲应该到处都有相似的栖息地,让卵茁壮成长。(记者王一)
(编者:胡彦明)
标题:赣州首次发现卵虫化石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