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7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23日,广东莫砺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莫砺锋药业”)董事长黄雪锋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最近获得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并将搭建一个专门针对滞销药品的推广平台。
据了解,每年成千上万吨的滞销药品困扰着大多数制药公司。根据莫砺锋制药提供的数据,这个巨大的交易量达到了800亿元。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从目前国内医药企业的情况来看,往往有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企业在争夺品种,供需不均衡导致产品积压滞销,造成巨大浪费。
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不同的季节打折旧衣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药品也有一种“特价”模式。
黄雪锋告诉记者,根据市场惯例,医院和药店不再购买有效期小于8个月的药品(以下简称短效药品)。事实上,这些药物可以在有效期内正常使用。该公司希望为这些药物建立一个推广平台,以方便下游药店的采购。如果进展顺利,市场容量将达到数百亿元。
“现在滞销药品每年达到800亿元,其中300多亿元只能报废,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不利于患者降低购药成本。”黄雪锋认为,如果这些药物能够在允许的有效期内合理使用并以低价出售给市场,这也是药物流通领域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近效药物或过期药物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制药公司。于明德表示,国内制药公司数量达到4000家,其中90%以上生产仿制药。由于市场预测偏差,许多企业只能报废剩余药品。
“推广和销售近效药物是对传统药物流通模式的颠覆,并将影响当前的药品价格体系。”于明德认为,如果大规模推广,将降低产品流通链和渠道的成本,帮助终端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降低生产企业的药品废品率。
市场反应仍有待观察
然而,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打折销售”能否吸引患者仍不得而知。值得注意的是,在莫砺锋制药之前,中国许多地区都有零售药店因销售近效药物而遭到消费者投诉的报道。
一位在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多年的医药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良好生产规范》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销售过期药品,近期药品的管理和销售是企业的独立行为。在药品未过期的情况下,企业的任何销售行为都不会违反规定。但是,销售时应告知客户有效期。
“药品是特殊商品,受国家严格监管。过去,一些药店和诊所被投诉以原价出售近效药物,而没有告知患者,这表明消费者对此类商品仍持怀疑态度。”这位资深人士坦言,由于近效药没有大规模的市场销售,未来市场反应如何还有待观察,关键在于消费者对近效药的接受程度。
对此,广州一家大型医药分销公司市场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近效药的价格优势相当明显。以一种进口品牌的疫苗为例,正常价格在200元/剂,150元离有效期只有8~12个月左右。如果只有半年,价格在100元左右。“慢性病患者有正规的治疗药物,有些人会通过朋友私下购买短效药物以降低成本,但总体金额很小。”
标题:800亿滞销药市场待破:传统药企拟线上促销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