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图为缅甸女孩刘美珠和她的老师一起学习汉语。

中国和缅甸地理位置相近,受欢迎程度相近,文化也相近。两国之间的友谊几千年来一直保持不变。最近,在缅甸接受采访时,记者深切感受到中缅友谊不断发展。随着中缅“一带一路”联合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缅甸人想学习汉语,中国公司的当地建设项目惠及当地,非常受欢迎。

"能说中文更好。"

1月18日上午,来自缅甸内比都东方语言商业中心孔子课堂附近的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

从《油子吟》到《同情农民》,中国儿童在启蒙运动中学习的古诗,9岁的缅甸男孩赵和班上的其他孩子也都背下来了。

那天在班上,赵把抄的《明日之歌》一首接一首。

"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记者问道。

"明天还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赵用英语脱口说出了这首诗。

刘美珠,一个8岁的女孩,是班上另一个学中文的缅甸孩子。她正在和她的老师一起读中文文章,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记者看到她写了一半以上的中国书法,很工整。

应时是这个教学中心的负责老师。她来自中国,在缅甸教汉语已经两年多了。从2016年至今,教学中心已经参加了1300多人的学习,230多人通过了不同层次的汉语水平测试。“除了为缅甸政府提供汉语培训课程外,我们还为有兴趣学习汉语的当地儿童授课。”应时说。

应时认为,近年来,随着中缅关系的迅速发展,双方在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学习汉语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积极选择。“不仅孩子们学中文,裁缝和水果店老板也学中文。因为很多中国游客来旅游,如果老板会说中文,生意会更好。”

在缅甸,记者遇到了许多会说中文的缅甸朋友。1月15日,在内比都的德比宫市场,记者见到了正在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的杜桑诺。20岁时,她在北京上了大学,寒假回到缅甸度假。她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中国。有机会的话,我会带我的家人和朋友去中国。”

"既然中国公司如此优秀,为什么还要费心去换工作呢?"

明昂今年20多岁,是山东电力建设公司第三号曼德勒京石项目的“铁杆”员工

“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公司已经在这里建立了两个项目,他一直在跟踪它们,从未改变过它们。”公司综合部主任杨雪冬笑着说道。

2017年3月,林申奇加入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公司仰光达吉达项目部担任行政助理。到目前为止,林深起已经跟随这三家公司完成了仰光、达格达和皎漂曼德勒两个项目的建设,成为该项工作的唯一业务骨干。

林申琪是生活在缅甸的第四代华人,汉语流利。在他的工作中,他在中缅人员交流中起到了沟通纽带的作用。他还主动带领其他缅甸员工学习汉语,并教中国员工学习日常缅甸语。

当空空闲时,他把缅甸数字做成小卡片,并用汉语同音字教每个人大声朗读。在教缅甸员工中文时,林深起首先让每个人学习祝福词,如“新年快乐”,然后让每个人记住俏皮话,如“给红包”。结合他的工作内容,他用卡片将常用词串在一起,以加深他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林深琪看来,这三家公司薪水很高,他们可以品尝正宗的鲁菜,并学习许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为什么要费心换工作?

公司领导层看到了林深起的成长,他的工资也在逐年增加。他用在中国企业工作挣来的工资,为家人买了新家电,为母亲买了新衣服。

今年一月,林申奇的父亲死于车祸。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给了林申奇一个假期,并把他送到了抚慰金处。

“这三家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友好合作,和谐团结。我希望缅甸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中国企业,这样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拥有技能,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未来。”林申琪说道。

职责:吴迪

标题:"我将带我的家人去中国旅游."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