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9字,读完约7分钟

在国内痛苦了几个月后,王筱婷(化名)终于松了一口气。

戴着英国利兹大学硕士毕业生标签的她经常被父母误解。 “留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找工作不要让眼光高的人矮。 ”。 但事实上,她投递的100封求职简历在网上教育公司扔橄榄枝之前效果很小。 "虽然与自己学的专业不一致,但这项工作已经是她目前最好的选择. "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和就业移民政策收紧的双重影响,年回国求职海归数激增7成,人数突破80万人。 更紧迫的现实之一是,他们与874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个课程上,冲击有限的职场。

幸运的是,这些海归人才在各大城市被视为“香饕餮”。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海外高端人才出台了许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许多城市提高了人才引进力度,推出了住房保障、户籍及资金补贴等重要利器。

访问的专家说,海归人才是高学历、高科技、高能力的代表,他们是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生力军。 在海外政策“推动力”和国内经济“牵引力”的共同影响下,海归人才最终会加速回流。 各大城市争夺海归人才,体现城市对人才的重视度,也是城市竞争力、营商环境和开放水平等综合实力的体现。

各城市在招募回国子女方面可以说有很多种类。 甘俊摄

海归就业众生相:再一次像“独木桥”

王筱婷告诉21世纪的经济报道记者,找工作的这几个月仿佛再次经历了高考,再次形容为“独木桥”,绝对不夸张。

王筱婷最初决定了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就业标准,但由于经验不足,一些视频面试失败了。 之后,她把目标调整为外资公司,但由于外资公司大幅缩小,唯一的职场竞争很激烈,王筱婷徘徊了几个月后最终没有被录用。

她以前想考公务员,拿着很多备考资料熬夜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崩溃哭了。 “父母消费了几十万给我出国留学,结果不得不在这里报考公务员”。

很多像王筱婷这样的留学生必须面对比以往更激烈的就业竞争。 他们不仅要面对回国子女的急剧增加,还要面对职场大幅缩小的双重夹击。

根据boss直聘发表的《2021秋招早鸟报告书》,受国际疫情影响,年秋招中,2021次和参加校招的留学生同比增加94.3%,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5%。 各领域的头部企业迎来了更极端的记录比。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海外人才开始加速逆流。

根据职场社会交流平台脉搏的监测数据,从2019年11月到年4月,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新顾客持续上升,半年的增长率为213%。 其中,年后增长率更明显,1月至4月的增长率为72%,上升幅度最大的3月比2月的上个月增加了51%。

留学生的回流似乎已经很有势头了。 教育部国际合作交流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在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期间,中国海外留学人数达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8成( 79.9% )。

除了留学生,海外高端人才回到国内就业创业的也不少。 年,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张敏选择了留在欧洲的谷歌事业,当时拿到了8万欧元的年薪。 年11月,她决定回到深圳的头部无人机公司就业。

为什么选择回到国内,她告诉21世纪的经济新闻记者,第一安全,国内疫情控制远比欧洲好,父母更放心。 二是快速发展的前景,国内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条件似乎更优越。

她从事的计算机图像的图形识别现在在中国很盛行。 这个行业的很多创业公司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蔓延,她已经注意到了一种趋势。 “世界科技人才的流动似乎正在向有利于中国的“聚集”方向变化,很多海外人才的“回流”倾向开始出现。 ”。 张敏说。

广东港澳大湾区精密医学研究院(广州)执行院长林鑫华也对此进行了观察。 他从1995年到2008年就职于哈佛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医学中心,2008年回到国内就业。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科技人才流动的总体趋势从快速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之间频繁流动。 但他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和欧美的创新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年度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2.18%,居世界第二位,专利和cns论文发表情况大幅提高。

根据中央统战部网站的数据,2019年以来就职活动活跃的回国外国留学生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热情高涨,从中国到海外的高端人才中近7成( 69.6% )将来优先回国就业。

“花式”的拼凑:城市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才观?

年两会上,海外人才回国就业曾成为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向大会提出了“把握后疫病时期全球人才流动的契机,促进海外人才“回流”的建议”。

熊思东表示,现在遍布世界的海外中国人达到了6000万人,其中专家小组达到了近400万人,这是中国在海外巨大的“人才池”。 “要抓住后疫时代人才回流的契机,制定相关政策,为维持海外人才“回流”和“回流”的人才提供保障。 ”。

湖南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李皮科当时也提出“以更大的力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就业、创新”。

实际上,各城市在招募回国子女方面可以说有很多花样。 例如,放宽海外人才定居政策,设置“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配备“人才服务专家”等措施,成为在各大城市引进海外人才的“标准装备”。 此外,一些新的一线城市承诺设立留学生创业园区,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设立吸引点,提供就业、创业到孩子学校入学、老人看病等全链辅助服务政策。

专家说,北上广深不再是海归的唯一选择城市,新一线城市对海归的魅力正在逐渐增强。 综合来看,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人才落户难度小,生活价格低,生活环境好等城市特征对当地和地方人才有很强的魅力,试图超越曾经在人才方面占绝对特征的一线城市。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成熟分析了21世纪的经济报道记者,从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产业基础等特点来看,“北上广深”一直是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首选。 新的一线城市选择差异化的定位,发挥当地的比较特征,瞄准特有的产业链力量吸引人才。

以杭州为例,作为数字之城,当年第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818亿元,增长6.1%,占gdp的24.2%。 软件和新闻服务、数字拷贝等相关产业分别增加了10.1%和8.0%。 在最受海归人才关注的30家公司中,蚂蚁、网易、安东金融位于杭州,这在吸引相关海外人才方面超过了上海。

在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和第22届中国留学生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北京零点有数据科技有限企业联合教育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生联谊会)发布了“年海归和国际人才吸引力城市”排行榜。 除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外,苏州、天津、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也全部上榜。

但是,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介绍,留学已经大众化,在各地引起人才,不需要专门强调海归,专门比较海归制定人才政策,本质上只有学历论。 应该在各地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要以学历论人,而要重视引进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人才最考虑的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事业的迅速发展空之间。 不是减少对某种人才的特别政策,而是在所有人才中创造平等的竞争空之间是最好的人才环境。 ”。 熊丙奇告诉21世纪的经济报道记者,城市要引起人,不要进行花架人才工程和计划。 “光靠房子、户口引起人,如果良好的事业不迅速发展空这些人迟早也会离开”

(作者:李振编辑:周上祺)

标题:“国外人才加速回流:归国求职数量暴增七成,新一线城市“花式”揽才”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