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95字,读完约9分钟

从官场到百货商店,官员们转过身来后,他们背后留下的是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的评价。

中国周刊记者邓艳玲北京报道

“叶澄海不像武捷思那么引人注目! ”。

在深商研究会副秘书长金城眼里,低调的叶澄海对本人没有什么好处,此外也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个人商业理念。 信立泰只是深圳众多公司之一。 这么多年来,企业捣毁上市了。 深圳这样的公司太多了。

被质疑的下海者

武捷思,1951年出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 1995年至1998年,武捷思担任深圳市副市长,广东省省长助理。 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广东国投破产和粤海重组。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1999年,武捷思由广东省政府任命为香港,负责重组当时负债35.85亿美元的粤海集团的债务。 3年后,粤海扭亏为盈,2004年重新开始发放股息。

2005年4月,武捷思辞官入海,就任朱孟依旗下的合生创展行政总裁。

之后,武捷思为合生创展引进了战术投资者淡马锡、老虎两大基金,合生创展股价上涨,进一步扩大了朱孟依的地产王国。

2008年初,武捷思在合生创展合同期满后,立即“转会”中国奥园地产集团,担任该集团执行理事兼董事局副主席。

武捷思这次商海转过身来,选择再次加入民营房地产公司,其条件除了比合生创展多100万年薪以外,其他条件都一样:三年合同,年薪600万,2000万股认股。

从武捷思入海的第一天起,批评的声音也一直伴随着他。 “辞职后马上加入民间公司,从事着和政治时代一样的领域。 他不可能不利用自己在过去政界的资源”金城感慨说,像武捷思这样的方法在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绝对不允许的。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2008年8月5日美国私人资本投资基金大型黑石集团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付山比武捷思受到的质疑声更大。 这个国家发改委外资司综合处前处长不受2004年发行的《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问题的意见》的制约,投身于外资金融机构。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该《意见》规定,党政府领导干部辞去公职3年内,不得担任原职务管辖区域和业务范围内的公司、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从事或代理与原业务直接相关的商务、经营活动。

“92派”创业热潮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5月,国家体改委发行了《有限责任企业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10月,党的14大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由此结束了“姓资社”的争论,

制度创新伴随着一波出海创业的冲动。 凌志军在《变化》一书中列出了1992年的下海名人名单:薄熙成、李宁、黄婉秋、张海迪、韦唯、那英、刘晓庆、陆文夫、王朔……他说:“大部分禁令都取消了。 政府可以经营企业,学校可以盈利,教师可以打工,官员可以做生意,倒卖短缺物资的人可以合法获利。 某省检察机关公开表示,对于回扣、加薪、打工收入,不追究法律责任。 另一省工商部门接着宣布,如果谁想经营企业,可以不申请营业执照,也不需要支付管理费……。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历史上的第二波官员入海潮流了。 根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本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做生意。 在这十万党政干部中,最有代表性的不过是“92派”。

名为“92派”的发明者是泰康生命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 指1992年邓南巡成长的公司家。 1992年,在政府机关、科学研究院的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南巡演讲的影响,纷纷出海创业,以陈东升、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公司家。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1992年入海前,陈东升在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进行宏观经济研究,担任管理类杂志《管理世界》常务副总编。 邓南巡后他辞职成立了中国嘉德拍卖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了泰康生命股份有限公司。

多年后,陈东升有《有限责任企业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两个文件,他说他才在地下海创业。 他当时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的同学毛振华也准备于1992年入海设立中国诚信证券判断有限企业。

“我们入海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还想在某个行业完成事业。 其实,十几年后,我们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领袖。 ”。 那一年从国家科学委员会辞职入海,创办慧聪企业的郭凡生这样评价自己所属的“92派”。

很多“92派”和陈东升一样,都是政府机关和科研机构常见、有想法的人,想在体制内一直活跃下去。 本身也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对公司的运营有现代观念。 但是,迄今为止,他们在体制内受到压制,职业生涯的迅速发展也没有更大的希望。 机会来了,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投身商海。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2000年以后出现的官员下海潮中,有些人入海后直接选择自主创业。

高红冰原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政策法规的处长,主要负责领导的谈话、有关文件和政策的制定、新闻化法规、战术计划的协调起草等工作。

1998年政府机关改革,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取消,高红冰转任新闻产业部新闻化推进司。 商业平台的下降使喜欢宏观研究的高红冰感到没有武之地。 当时,整个互联网领域很广泛,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平时熟悉的人一下子成为了风云人物。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为了不错过网上的创业机会,高红冰决心入海,但那个离职申请,两年后才实现了愿望。 2000年4月,高红冰辞去公职,创办了北京互联网络科技有限企业,就任企业理事长兼社长。

"一半藏一半进入大海.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就是叶澄海在商海第一次出手时,有官员“入海”的说法,但这个时期官员入海的形式与叶澄海不同,被称为“半下海”。

“半下海”的官员还处于半复盖状态,他们的“下海”方法也多由平级调到国有公司,是体制内的潮流。

越来越多的官员下海,与行政机构改革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行业进行了六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每次调整,一群官员弃商。

第一波官员出海热是因为“文革”结束,瘫痪的政府部门开始恢复,很多老同志再次回到职场,政府部门从32人激增到100人。 处理机构膨胀人员过剩的问题,中央开始精简机构,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少到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少到3万人。 中央一级党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也随后进行了大规模改革。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因此,有一些职位低、没有好的晋升机会或一时冲动引起的官员,成为中国第一个“下海”者,去部门下属的岗位和公司当领导。

但是,也有吃螃蟹的人。 1986年初,被媒体称为“抛弃官职入海第一人”的叶康松,是温州市永嘉县城关镇的党委书记,辞职后,不去做生意而选择了农业,但他承包的山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叶康松现在成为美国康龙集团的理事长兼社长,其“康松”品牌西洋参几乎席卷了整个内陆市场。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像叶康松、叶澄海那样选择自愿入海的人不在少数,即使是这样也有不少人被称为“官倒”。

2000年以后官员进入大海的热情与1998年政府部门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 1998年机构改革后,到2002年6月,经过4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计简化了115万个行政编制,被认为是历史机构调整中削减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

【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2000年以后进入部分海洋的官员

门新国:山东省垦利县长门新国,2000年10月辞去公职,就任山东黄河集团常务副社长。 一年半后因病恢复了体制内。

游宪生: 2000年11月辞去福建省新闻产业厅长公职,加入了危急的st中福。 很快他又换了门庭。 短短半年,他加入了神龙、华都等民间公司,之后一边担任职业经理,一边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徐刚: 2002年3月,浙江省地税局总会计师徐刚辞职后担任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5年后黯然离开。 2007年11月加入苏宁全球集团,转战房地产业。

吴敏一: 2003年2月,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辞职,3个月后就任“红蜻蜓”集团“惠利玛”商业物流连锁机构总裁,2004年就任铭泰投资快速发展有限企业总裁,2004年11月调任秋林集团总裁,2年内

王文进: 2003年6月,51岁的琼海市副市长王文进辞官入海,就任新成立的海南博鳌中足体育综合训练基地有限企业总经理。

蔡德山: 2003年9月,湖北某区委副书记蔡德山下海,成为万家乐燃气器具企业新任理事长。

郑宁: 2003年底,从美国学习不到一年的江苏省眞县县长郑宁辞去公职,受雇于《扬子晚报》,担任社长,成为《报社》。 两年后,受到澳大利亚籍华人公司家的邀请,成为洋酒企业品牌的宣传者,成为了“酒商”。

赵克俊: 2004年12月30日,担任创维集团彩色电视总监。 赵从1992年到1998年担任过四川德阳市副市长。 现在赵克俊是创维集团的副总裁。

标题:【要闻】历数中国下海经商官员(图)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