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01字,读完约19分钟

销售电子产品的中关村并不低端。要实现科技兴国,必须有一个普及电子产品的过程,以推动电子时代的到来。当新时代到来时,转型是必然趋势

胡亚东是中国早期火箭技术中参与耐热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化学家。他退休后,爱好在窗前拍摄变化。楼下是中关村大街。从窗口望出去,中关村西区就在眼前,面对着标志性建筑——中关村金融中心。“中关村变化太多太快,我不能很快理解它。”

胡亚东已经活了88年,在中关村已经住了60年。这位中国科学院的聚合物化学家热爱音乐和摄影,闲暇时,空骑车穿过中关村,在早期的电子街和图书市场搜寻CD和相机,并随意拍照。

胡亚东见证了中关村的发展和不断转型。在近代30多年的历史中,这一智力密集型领域把握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兴国的大趋势,传播科技成果,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了中关村模式。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10月发布的规划,中关村大街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进行改造,到2017年底,将形成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业态集群,15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店将逐步退出。

现在,中关村需要再次转型,面对“互联网加”时代。

胡亚东说:“中关村正在从零开始改变和创新,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创业

从胡亚东的住宅区出来,穿过中关村大街,左转,走几十米,然后进入海淀街。沿着这条街向东走五个红绿灯,中关村创业街就在右手边。

一年半前,这是胡亚东经常光顾的海淀书城步行街。新街已上市一年多,并已进驻37家创业服务机构,这是互联网创业的标志性街区。游客们谈论不熟悉的“互联网+”思维、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

创业创新已经成为中关村的一个新口号,中关村是一个“样板房”。2015年10月11日,海淀区发布了《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被认为是中关村创业街的“升级版”。

车库咖啡已经在这里经营了四年,是草根企业家的聚集地。每天有近100名企业家、投资者、投资中介等。涌向这个约800平方米的公寓自由交谈。

王秀玉背着蓝色的背包,接过直驱风力发电塔项目,推开车库咖啡的门。70岁时,他觉得自己来到了正确的地方。

从银行退休后,王秀玉发明并创造了新的发电机,并申请了七项专利。听说河南省焦作市中关村有一个孵化器,他花了93元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坐了8个小时的夜车来到北京。

11月10日,他告诉《财经》记者,当他看到自己头发花白时,有人主动找他谈话,提醒他“投资者不愿意投资传统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你老了。”投资者喜欢短而快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行业。”

在这方面,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这一趟是先过来看看。首先,我希望有人能肯定我的项目。第二,我想找一个领导者。我的项目小公司无法投资,我也无法与大企业取得联系。”他计划待一周,包里装了14个方便面饼,晚上花30元在车库的咖啡沙发上睡觉。

在车库呆了十天之后,车库的工作人员帮他联系了一家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虽然项目合作没有取得实际进展,但最终还是“接通了”。这些天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打动投资者”,买了返程票,回家等消息。

来自云南的吴建辉在这里呆了四年,在车库咖啡被称为“小画家”。32岁时,他更早成为一名程序员,他的创业计划包括油压机和动画项目。“最近几年,我把我的青春献给了它,但我看到了很多极客和极客,看到了投资者的方向和兴趣。嘿,滴滴首席执行官程维是第一个在谈判桌上签下合同的人。”他指着说。

成功企业家的故事在老客户和后来者中传播开来,这也鼓励他们来到创业咖啡馆,找张桌子坐下来,等待投资者的到来。当他们感到无聊时,他们会谈论来过这里的投资老板,以及幸运儿和极客。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吴建辉最近想出了拍摄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主意。2011年8月,当他第一次来到车库喝咖啡时,几乎没有人,主要是年轻的程序员。“我很兴奋能得到100,200,000英镑的投资。在过去的两年里,许多人都来了。大多数企业家只有一个想法,所以他们想投资,他们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高。有些人花7000元注册一家公司,打印几盒名片,假装成投资代理。两天前,我遇到一个自称是韩国投资中介的人。经过网上查询,这家公司几天前才在上海注册。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只能获得种子轮融资和A轮融资。“获得B轮融资非常困难,因此投资者的资金将冲击水漂。”现在,吴建辉厌倦了创业,开始考虑是否回云南。

离开车库里的咖啡,向北走。大约50米外是家谱传记大楼。有些游客会到二楼,问负责人涂金灿:“你会动吗,下一步怎么改造?”他的店铺是这条街上仅有的四家与互联网公司无关的企业之一。最近,他因房租纠纷起诉房东,并出现在报纸上。

修复家谱和传记是一项传统业务。2010年,涂的公司搬到了这条有着18年书城历史的街道,这是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书店不计其数,大学被包围,大多数游客是知识分子。但在他搬到这里六个月后,他看到周末书市被取消,书店数量逐渐减少,客流量下降。“一两年来,这里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纷纷崛起,并迅速退出。这里的房租太贵了。”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经过这条街的改造,涂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他说中关村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和他谈了几次改造的事情,说他的店和整条街不协调。“我怀疑我的店面招牌太大,让我调整一下,我已经把长度减少了81%。创业街入口处的标志没有标明我们的身份。”

为了应对这种转变,2015年3月,他腾出了二楼的大办公室,作为创业孵化器,五六个创业团队入驻,做快递、牵线搭桥、创意等项目。“那些销售创意的人只与人交谈,没有书面解决方案,不了解技术和互联网,也不做市场调查。我称之为一厢情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大众创业和创新的创业经济时代,但创业也需要理性。这不像雷军说的‘站在风上就能飞’。”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三个月后,没有一个项目得到资助,所以他停止了孵化器实验。为了不被这条街抛弃,他开始接触互联网创新企业。在店外的宣传栏上,他用大字体强调了“互联网+姓氏/朋友和家庭圈”,并准备做应用和线下活动,“我不想离开这条街。”

电子街的衰落

成为新名片后,创业街聚集了许多光环。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蜂拥而至,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试图复制创业街的模式,许多人作为旅游景点来到这里。企业家笑着说,这条街成了展示的“香水瓶”。但是在1000米之外,过去最受欢迎的电子超市变得越来越冷清。

中关村电子世界在胡亚东厨房的斜对面。“十多年前,我家可以在晚上用奔腾处理器对面的电子广告灯照明”。以前,他经常在家门口的电子世界、海龙和鼎好超市购物。电子世界商店已经关门。

最近,在他家隔壁的家乐福超市,在200多米长的过道里,许多卖衣服和鞋子的商店都被换掉了。“我去问售货员,她说现在还在这里买的人已经在网上买了。”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影响。在他居住的中科院小区,下午时不时会有快递员来收发货物,快递三轮车疾驰而过。网上购物也进入了他的生活,他家的新门就是帮他网上订购。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这种变化早就被安徽人赵文龙“闻到”了,他是海龙的一名机器储蓄员。他之前在广告业工作。大约在2004年,他羡慕他的朋友在中关村做电脑销售,月收入在1万到2万元之间,所以他去他的朋友那里开始销售。一年后,他租了半个柜台,保存了自己的电脑。

“当时,我不得不找一个熟人介绍出租柜台。很难找到一个好的位置。组装一台电脑的毛利是10%-15%。生意好的时候,我一天可以接到几百个订单。”赵文龙说。很快,他扩大了柜台,但是到了2007年底,电子商务开始了。“受黑色购物指南的不良影响,客流减少了很多,劳动力和配件成本再次上升。这家店一天的营业额只有十几个订单,毛利率降到了5%,省下了一台机器几十元钱。”2008年,他砍掉了柜台,转而从事电子商务。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但是生意仍然不好。“个人顾客较少,顾客主要是网吧和电子商城。两年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垄断,小公司的空生存空间变小,所以我必须转型,现在我正在为互联网公司做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他的大多数同时做diy的同龄人都变了。”许多人抱怨电子商店在圈内的衰落”。最早把他带进公司的老板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来到了中关村。”据说当时存一台机器就有几千元的利润,生意很好,客户大多是企业和政府单位。“。找到钱后,他的老板已经转向旅游业。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这不仅是中关村商家面临的现实,也是电子配件集中的东莞厂家面临的现实。39岁的张强(化名)五年前是东莞的一家电子零件制造商,生产充电器和数据线。他现在是北京大学万柳公寓的保安。最近,他还经常光顾创业咖啡馆,并在网上做媒。

他在一家电子零件厂当了两年工人,并于2008年创办了自己的工厂。一两年后,劳动力成本明显增加,市场越来越信任品牌产品,没有核心技术进行加工,利润微薄。“有时,一些同行会失败,企业会相互欠下三角债务。更糟糕的是,2010年,一名非洲商人下了一个大订单。在我们匆忙交货后,那人蒸发了,欠下了数百万的欠款。”一夜之间身无分文,他不情愿地去了北方。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除了电子产品利润下降和电子商务的影响外,电子产品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速度也在加快。以计算机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87.03台,2005年为每百户拥有计算机41.52台,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

市场的力量是无情的,企业可以利用这种趋势生存。“近年来,电子行业变化太快,市场经历了大的波动。如果你能赶上最后一波,你就可以上去。如果你不转变,你会被枪杀。因此,近年来我最大的经历就是不断的转变。”赵文龙说。

11月初,海龙大厦和鼎好商城的导购员比顾客多。有人一走进来,四五个导购员立即聚集在一起招揽生意。如果他们拒绝,一些购物指南会说“无聊”。

e-world商店上方的办公楼被小型科技公司密集覆盖,面积超过10平方米。年轻人三三两两地挤在小隔间里,在电脑前工作,货架放在他们旁边出售或维修。车厢总是空着,人们来来往往。

对于陆续从中关村撤出的商家数量,中关村西区童渊快运的负责人有着最直观的感觉。海龙、鼎好和电子世界都是他的辖区。“几年前,这三栋建筑在快递业中还是一块肥肉,每天都有很多快递用的电脑、手机和配件被送过来。然而,自2013年以来,订单量大幅下降,平均每天6000至7000个订单的订单量今年已降至每天1500个左右。”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改变了,改变了,改变了中关村

中关村的电子街曾经是机器储户的依靠,它是经济发展和时代的产物,它的繁荣得益于电子产品进入普通中国家庭。2000年,中国城市家庭每100户只有9.7台电脑。

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请示》,在中关村建设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密集的科技园,通过科技成果和创新知识的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海龙、鼎好和电子世界只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区规划的一部分,它们分别于1999年、2003年和2006年底开业。商店开始销售电子零件,后来又销售电子产品,从音频、数码相机、电脑、mp4到手机。胡亚东顺应潮流,购买了20多台数码相机。

花了五年时间建造的中关村广场于2000年开始建设。同年,胡亚东住在新建的中国科学院小区,从窗户俯瞰中关村广场。

路边平房和附近的房屋被拆除。首先,在胡亚东的房子对面,一层一层地挖地基,加盖后,建造了一个空中型花园。一批树用手推车运来,然后用起重机吊起来种植。胡亚东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这些变化,“我觉得很有趣,就开始拍照。”

胡亚东在中关村生活了60多年,是中关村发展的见证人。解放前,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几年后去苏联学习,1955年回到中国。他还记得下车后,他一路走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报到。当时,中关村除了科研机构的建筑外,周围都是低层住宅、四合院、农田和果园20世纪80年代末,中关村西区仍然破败不堪。他教他的孙女在街上骑自行车。小女孩指着屋顶上的草喊道:“爷爷,房子上有草。”如今,这种变化令人惊叹。”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十多年前,当中关村西区建成时,他四处参观。在临时项目总部,他遇到了一个兴趣相投的小提琴爱好者,对方向他展示了西区综合体的设计模型。“每栋建筑都不一样,设计也是新的。他还告诉我,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中关村广场没有使用传统的空冷却方法,而是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大规模外部融冰储存和冷却技术。我的化学家认为这个设计很棒。”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我看着西区的一栋高层建筑从地上拔地而起,然后这栋建筑就建成了。突然间,它进驻了成千上万的商店和公司。”胡亚东说道。在中关村电子大卖场建成之前,一条电子街实际上是在一两条街上的私房里开的,在中关村的小路上,“很热闹,有小门市部和小摊。”

第一个电子市场是海斯市场,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的第一个蔬菜市场。由于管理不善,它转而销售其周围出现的电子元件。例如,电子电容器和备件等。后来,收音机和音响出现了,胡亚东经常在那里东翻西找古典音乐光盘。“磁带和盒式磁带质量很好。有些贝壳也分为氧化铬和金属壳,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别处买不到的东西。”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四环路的建设和海斯市场的拆除,电子产品进入了大卖场时代。随后,电子产品的销售在中关村蓬勃发展了20多年。

事实上,2011年,海淀区出台了《中关村西区商业调整规划(2011 -2015)》,西区调整了商业形式,重点是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中介服务、教育培训产业等。此时,经过十几年的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中关村西区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西区的大型企业聚集在一起,包括微软、新浪、腾讯等高科技企业,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

胡亚东家楼下的中关村大街经常拥堵。这条街在1999年翻修之前叫做百义路。胡亚东仍然记得,那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通往西郊的主干道。“早先是一条石板路,后来这块石板被用来建造天安门广场。道路两旁的柳树被遮蔽了,后来变成了杨树。后来,路变宽了,杨树消失了。"

“第一批村民”

谁创造了中关村?

“中关村第一人”、中国硅谷倡导者陈春贤是胡亚东的朋友。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核聚变。“他率先在海上创业,并在中关村播下了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种子。”。

1980年10月23日,陈春贤和工程师季世英、崔文东等7人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大楼旁一个布满蜘蛛网的仓库里开始工作,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以下简称服务部),这是北京第一家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开发业务的民营科技机构。

现年73岁的纪世英想起那一刻时,仍然脸红。季世英告诉《财经》,陈春贤闯进他的宿舍,谈起了美国的硅谷和128号高速公路。“他说,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没有人想创造生产力。海淀这个地区太适合进行技术扩散实验,可以形成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区。你想过吗?”

当时,中国提出改革开放不到两年,一切都成了废墟。中国科学院的围墙内外,“围墙内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和科技研究人员,而围墙外的东胜公社仍然是一片农田,甚至带着一种荒凉的感觉。那时,我38岁,感受到旧制度的压抑。季世英决定冒险一试。

一些人开始这样做,并很快承担了一些项目,如等离子冶金、锅炉监控和医院外的重建。这些项目都是陈春贤、季世英等人在忙。几个月后,他们吸引了几十名来自附近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员临时加入,提供科技咨询、研发等服务。“这个科技游击队正在中关村游荡”。

季世英说,科技领域仍然有一些无家可归的人,一位沮丧的云南科技人员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就是中关村的特点——宽容。也正是因为有了相关单位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才放手。”

创业之初也有障碍。1982年12月,服务部门被审计并被指控“扰乱科技人员的思维”。经过媒体报道和多方呼吁,次年,时任中央领导人胡耀邦和胡启立给予了肯定的指示。胡启立指出,陈春贤率先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一方面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另一方面又有一个额外的渠道使科技人员为四化作出贡献”。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1983年4月,陈春贤、季世英在服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夏研究院),同时成立了华夏电气技术服务公司和华夏电器厂,实现了技术、工业、贸易的一体化。

当时,海淀区科委和市科协对此大力支持。时任海淀区科委主任的胡定怀告诉《财经》记者,作为新生事物,华夏面临着工商审批、银行开业、办公空间等问题。“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请区政府批准,领导们开明负责,很快就完成了。”

有了开发场地后,华夏研究院看中了当时中关村宜宾大厦附近的商机,买下了对面的大牙酒楼,做了一个零售店。“我们穿上了紫色的玻璃钢防红砖,非常显眼”。后来,科海、静海、四同相继成立,他们还在宜宾大厦和大牙饭店附近收购了分店。著名的“中关村电子街”在未来形成。

到1987年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个科技企业集群,“中关村电子街”的科技企业总销售额超过9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微机、电子元器件和信息产业技术市场。

“第一村”的主角就像物理学家严济慈写给季世英的一句话,“带头赢马奔腾”。1988年,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第一个高科技产业发展试验区。11年后,它被批准创建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孕育了许多大型知名企业,如联想和方正。华夏研究院遭遇经济纠纷,合作方中途终止了计算机开发合同,“导致华夏研究院背负银行贷款275万元,无法偿还”。1990年,经过几次诉讼,华夏研究院最终胜诉,但却陷入了创业的大潮。

季世英三次当选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主席,晚年转向教育。他在中关村的创业经历让他深受感动。一起创业的合伙人陈春贤因病去世,崔文东因当年逃避债务逃往广西。2010年,在中关村民营科技创业30周年之际,崔文东来参加会议,“我给他汇了往返机票的钱。”

季世英认为,他们对中关村最大的贡献是勇于打破体制和创新,这是中关村的精神。“电子商店正在衰落,许多人说中关村已死,这是对中关村的误解。中关村的发展是科技解放的生动例证。销售电子产品的中关村并不低端。早期,它被科学技术垄断,电子产品稀缺。如果实现了科技兴国,就会有一个普及电子产品的过程,从而推动电子时代的到来,就像现代工业取代传统的耕作方法一样。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转型是必然趋势。”

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他对新的经济趋势仍然很敏感。“全球经济正在向创业型经济转变。2006年,我热情呼吁探索中关村新模式,发展创业型经济。主体结构是以知识产品、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体的高技术产业。”

季世英说,民营企业有自己的生命力,应该受到更多的鼓励,政府不应该制定太多的规章制度。“在园区刚成立的时候,中关村的管理层级太多,管委会的职责也不明确。为此,我一再建议将权力下放给相关领导人。我说的是对中央领导人的形象比喻。领导者就像拿着扫帚。如果你按住它,看着细长的扫帚是一个好主意,但是从底部向上看,它是复杂的。我们的希望是坚持到底,不要有太多的树枝。我一直提倡简单管理。创业的浪潮已经到来,更不用说规定每种喷雾的流向了。”

标题:中关村:推动电子时代到来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