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7字,读完约7分钟
这两个机器人距离北京和珠江三角洲都有数千公里,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与北京风险投资圈倡导的服务机器人不同,许多擅长制造的珠三角企业仍在应对工业机器人这个最困难的领域。这些被业界认为有可能再次改变世界的技术很少被普通用户所知,但生活中常见的电子、食品和医疗产品很可能是由这些机器人生产的。
这似乎是一场尚未摆上台面的工业革命,但它确实动荡不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波浪潮中,中国企业没有袖手旁观。一位声学制造行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abb和Staubir等国外工业机器人公司仍处于行业的前列,但一些国内公司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同等质量和性能下,这些家用机器人价格更低,服务更好。
然而,即使工业再次热起来,大多数国内从业者承认,工业机器人与普及仍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在工业4.0的前夕,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程正与工人流失的速度赛跑。
很难说谁会走到尽头。
中国制造
在珠三角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中,李群自动化是一个典型代表。这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11年,今年4月从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获得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A系列融资,目前专注于轻型和小型工业机器人的研发。
李群自动化首席执行官石金波表示,如果该公司在北京,很可能无法运作。
这不是危言耸听。石金波告诉记者,虽然机器人的每个部分都是李群自己设计的,但零部件的采购却是从其他公司进行的。去年11月,李群落户的东莞松山湖机器人园不仅是一个办公室,还是一批机器人核心部件企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智能设备企业;机器人制造所需的匹配电子设备和铸造磨料很容易获得。
这些外围设备无疑为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保证。李群本人拥有100多名员工和大约50个R&D团队,专门从事R&D产品的设计和解决方案的改进,特别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这是李群的一大优势。
从结果来看,史金波认为,李群的阿波罗和其他产品至少在稳定性方面与其他产品一样好,李群自己也建立了实验室,甚至比欧洲标准更高的测试标准来验证机器人。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工业机器人想要在工业中获得一席之地,创新是一方面,不犯错尤为重要。
不过,就他所擅长的设计而言,石金波承认,这些产品参考了许多其他型号,李群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新。从那以后,我们反复考虑并对螺钉的选择等小问题进行了微创新,最终形成了目前相对成熟的产品设计方案。
事实上,在产业链完成、设计创新积累之后,像李群这样的国内机器人公司可能才刚刚起步。
一位不愿签约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人士对网易科技表示,虽然李群已经是国内行业的顶尖企业,但在分拣、抓取等工业操作中,李群有着良好的业绩和高效率,但在一些组装场景中,精度仍然不高,制造企业仍需进口国外设备。
超越技术,争取价格和服务
除了技术,国内机器人公司也试图为自己增加一些核心竞争力。
和李群自动化一样,高古科技在运动控制技术方面也有很多的积累。其负责人高认为,一直在追随产业链的倍增效应,从1元到1000元,即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赚1元钱,下一个集成商赚20-50元,下一个设备制造商赚500元。高古本身不是为了赚钱。
为下游厂商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可能已经成为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共识。
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一家顶级外国制造商生产的工业机器人设备的价格超过30万英镑,那么中国的价格将超过10万英镑。即使像李群这样在中国售价较高的公司,也只有20万英镑左右。国外产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如果对机器人的要求不太高,企业很可能会购买国产产品。
对于低价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比如香港普通工人的成本是11000到15000,这在中国显然要低得多;另一方面,当外国产品进口到中国时会有税收问题,而且销售价格不如国内产品有吸引力。
然而,仅仅因为价格低廉,工业机器人仍然无法摆脱前几年中国制造业在珠江三角洲的阴影。除了以上在运营控制和设计方面的优势外,国内产品还将服务支持纳入核心竞争力。
史金波告诉记者,由于工业机器人的特殊性,一旦机器停止运行,很可能用户将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服务支持是一个很大的变数。然而,由于时差,一些外国制造商很难立即响应这些服务支持需求;即使响应不是问题,因为这些公司的支持行业都在国外,维护和支持周期会相对较长。
相对而言,国内制造商的这类问题较少。通过建立本地化的服务支持以及支持产业链所带来的优势,许多问题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实用效率。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价格和服务只能作为这一技术主导领域的附加值而存在;如果你想在中国创造的曲线上超越,你需要提高你的R&D和设计实力。
工业热背后:为什么它仍然不受欢迎?
撇开国内外机器人之间的争议不谈,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尽管有更成熟的制造商,国内机器替代的计划还没有完全落地。就连2006年开始推广机器人项目的富士康,也只给出了每年增加1万多个机器人和10万套自动化设备的计划,普通工人的招聘也没有停止。
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进程直接制约了行业内许多制造商的发展速度。事实上,李群自动化去年只卖出了数百个机器人,甚至这个领域的四个人(即瑞士的abb、德国的kuka、日本的FANUC、日本的Yaskawa Electric)一年也只卖出了数千个机器人。
这个数字远远不足以真正推动行业4.0。
一位工厂官员告诉记者,虽然他一直很关心工业机器人,但他的工厂仍然由人力主导,一些工业机器人将被引入到一些生产线上测试水,但由于担心出现问题,基本上一条生产线不会被机器人取代。
更重要的是,在许多引入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线上,仍然会有专门的人来照顾它们,而且几乎不可能完全自动化它们。
在史金波看来,没有大规模的行业爆发。原因是现在正处于过渡期,企业还处于试验阶段。他们不可能一出现就变成机器人,但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改变他们,这将在制造和生产中造成许多漏洞。
此外,中国的制造业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机器人。这主要是由于引入机器人后需要重新设计产品和工艺规划,如布线工艺。过去,生产线设计为手动连接,连接路径是弯曲的;机器人引入后,直接连接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但产品线还不能做到。史金波举了这个例子,他说即使机器人能够到位,没有生产线的支持,他们也无法取得成果。
制造商需要积累经验,产品线需要更新。这个过程需要几年时间。当制造业可以进入机器人时代时,许多业内人士说这真的很难估计。
然而,空工业机器人的想象力仍然很有吸引力,不仅在电子和食品领域,而且在未来的更多领域。石金波告诉记者,对于机器人来说,操作的对象是建筑垃圾或食物,他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只需要设置程序逻辑。
标题:工业机器人:中国创造如何弯道超车?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