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90字,读完约16分钟

当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时,一些数据商人已经在思考如何从中获利,一些企业正在大胆尝试,疯狂发展,试图制定和指导正在起草的行业规则。

“未来的石油”、“万亿产值”以及与大数据捆绑在一起的高频词汇很难描述这个行业有多热。

自2014年以来,资本市场一直在狂热地追逐大数据行业。中央高层官员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鼓励发展大数据产业,地方政府也积极规划大数据园区和交易所。

大数据行业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被推到了前沿,这个完全暴露的行业可能会感到头晕。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发现,当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时,一些数据商人已经在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盈利,一些企业正在大胆尝试,疯狂发展,试图制定和指导正在起草的行业规则。

从事大数据行业的企业,包括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都在期待人类的未来从此进入数据技术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北京和一些二线城市的大数据商人,分析了快速增长的新兴企业。参与中国首个大数据“十三五”规划的企业和专家解释了大数据的预期、规则的瓶颈和地方政府的大数据产业冲动。

大数据商人的期望:政府数据——地方政府的下一个土地资源

2014年夏天,中国中部一个二线城市的一位主管有一大堆关于什么是大数据的信息。"这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学习材料."这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其他人正在做大数据,我们的领导人不能不理解。”

2015年,本地大数据产业园区、大数据产业基金和大数据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将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比作10公里长的长跑,目前的行业仍有1.5公里远,完全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万亿级市场。”8月11日,数据大厅创始人齐宏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新搬来的中关村数据大厅办公室里,几个小会议室里挤满了采访者和合作谈判者。

齐宏伟刚刚接待了一位前来洽谈合作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家,对方希望他们以“数据资产”入股。他说,如果2014年是大数据的第一年,那么2015年将是大数据产业的第一年,尤其是在政府大数据领域。

临风,他的公司在2014年获得了1300万元的预融资;12月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新三板第一家大数据企业;2015年5月,陈达创投牵头的首轮融资完成,第三轮融资已基本完成。

中关村的另一家大数据企业——九极坊大数据公司,在过去的两年里也发展迅速。其创始人王散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官。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四个月后,王三寿接待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部分部委领导以及数十个省市领导的视察。

和齐宏伟、王散手一样,大数据商家最近也排得满满的,除了接待各级官员来访、发表演讲、对接各种合作洽谈、招兵买马。近日,王散手和数据大厅另一位高管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大数据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首次会议。

王散手一直认为,一旦数据价值完全释放出来,就会形成巨大的产值。"特别是,政府数据可能成为地方政府仅次于土地资源的第二大资源."他说。

他们的信心不是来自空.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强推广应用,挖掘市场潜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注公共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政府机构和企业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

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大数据加强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利用大数据提高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等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并发布了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体系等26项具体任务。

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与软件服务部组织召开了大数据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第一次会议。会议建议在工业大数据、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大数据交易、大数据安全、大数据标准和大数据行业应用等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应以创新和应用为驱动,以大数据产业培育为重点,做好大数据产业关键能力培育、大数据创新应用培育和大数据开放共享环境建设,做好与国家规划部署的衔接和支撑。

DT时代现实与诱惑:大数据商人和地方政府生意经

在此期间,还出台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地方计划。其中,贵阳于2014年5月发布了《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16年底,贵阳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40亿元,并于2015年4月正式挂牌运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大数据平台定位:快速扩张以引领行业标准

7月初,在武汉的一个大数据企业总裁沙龙上,参与企业的每位负责人都收到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如何定义大数据企业标准以及关于发展大数据行业的建议。

参与企业包括电子信息服务企业、传统企业信息服务公司、智能坐便器、无人机制造企业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采访了许多企业,大多数企业领导表示,目前大数据企业的定义还比较模糊。

业界对大数据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国电信研究院的定义,当前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主要包括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和数据资源提供商,它们分别为大数据用户提供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和数据资源。

“在大数据领域,企业在所有环节都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传统行业的单向相互依赖。所以它被称为生态链,而不是产业链。”齐宏伟说道。在大数据行业,市场参与者的供需关系复杂,数据供应商往往是需求方,因此很难形成简单的上下游关系的简单产业链。

同时,他特别提到行业规则的缺乏是当前大数据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大数据公司渴望规则和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许多领先企业都试图制定行业标准,包括数据所有权和估值标准。不止一位企业人士表达了“希望快速扩张并引导或引领数据交易行业标准”的雄心。

2014年2月20日,中关村数字海大数据交易平台由北京数字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启动成立,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大数据交易的产业组织。在该平台官方网站的法律法规页面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只发现了该平台自去年6月起实施的《中关村数字大数据交易平台规则》。该规则由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科研机构联合制定了平台相关交易活动的指导文件

DT时代现实与诱惑:大数据商人和地方政府生意经

在贵阳,大数据从业者也在做类似的工作。2015年5月26日,贵阳交易所在贵阳举行的数字博览会上发布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702公约》。根据《公约》的一般规定,”...会议由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相关大数据公司、行业协会、投资机构、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共同制定。,并希望通过该公约促进大数据的制定和实施。交易标准、交易安全、监管和监督等规则,从而促进大数据交易的发展……”

DT时代现实与诱惑:大数据商人和地方政府生意经

王散手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中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未来中国应该只有一个统一的交易所。“世界上的武术是不能被打破的。”他再次向记者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贵阳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企业方面,除了数据大厅、数字海洋和贵阳大数据交换外,亿赞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还在建设“世界级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中国许多政府正在为大数据交易平台做准备。今年7月,武汉推出了长江大数据交易所和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江苏表示,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即将获批;重庆正在建设重庆的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与企业不同,研究界对大数据行业规则的制定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一位参与制定大数据行业“十三五”规划的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大数据交易平台作为大数据交易的第三方,应该在交易过程中发挥制定规则和标准的作用。其具体职责主要是匹配交易和审查数据,不应再干预和参与数据内容本身。

他还表示,他不能完全反对将大数据交易平台移交给内部人士。“很难成功地将这种新事物移交给政府或第三方,但这需要更明确的责任定义。平台只能有一个平台。功能。”

大数据所有权和安全性:不要将接触和销售个人数据作为底线

在业内人士看来,影响大数据交易和商业化的瓶颈是大数据的产权界定、交易规则和一些法律规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田表示,大数据产权的界定是大数据交易和商业化的前提。

从国家层面发布的强化政策到“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围绕这一行业的规范正在建立。参与规划的专家和企业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即使“十三五”计划全面出台,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大数据行业的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规范,尤其是在立法方面。

参加规划会议的王散手透露,由于大数据行业需要与其他行业紧密结合,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应用标准不同。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编制了该规划,首次提出将大数据产业划分为金融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和医疗大数据等30多个分支产业,并针对不同产业开展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大数据交易、大数据安全、大数据标准和大数据产业应用的产业规划和研究。

DT时代现实与诱惑:大数据商人和地方政府生意经

在调查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逐渐发现,如果说建立一个完善的行业规则体系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那么在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数据产权问题上,尤其是政府数据方面,仍然存在一个内生的、紧迫的博弈焦点。

根据不同的采集方法,大数据可以分为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在离线数据中,政府持有的大量政务数据的使用和所有权一直是大数据行业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

长期研究大数据的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数据交易很早就存在,但需求没有现在大,也没有公共交易平台,所以很多交易都处于灰色地带。

目前,在中国有很多个人信息被买卖的案例。比如,申请公务员考试后,我开始接到考试培训销售电话;预定了一辆车后,我开始接到汽车保险销售电话。据媒体报道,这种数据交易通常属于黑市交易,并根据详细程度、时间和地区给出不同的价格。

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大数据交易平台和数据服务公司,但在数据采集和采集的红线在哪里、数据归谁所有、如何获取数据,尤其是涉及大量个人隐私的政务数据,仍然存在许多灰色地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许多大数据公司,他们获取数据的方式,尤其是非公开的政府数据,显示了他们的神奇力量;还有一些方法可以避免数据所有权、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以数据大厅为例,在获取数据方面,齐宏伟强调其核心优势是获取离线数据。他们使用一个众包平台应用程序让40多万名兼职客户完成,如面部图像、购物收据、语音等。;另一种方式是购买;对于政府数据,是以与政府合作的形式。

就数据所有权而言,数据大厅一再强调其作为“数据银行”的身份。所谓的数据库正在操作数据大厅的交易平台。一方面,它吸收“存款”,获得原始数据,即产权仍然属于数据生产者;一方面,发放“贷款”是为了向数据需求方提供经过整理的标准化数据。

通过将分散的数据整合成有价值的标准化数据,数据库可以转移数据的使用权,从而避免触及数据的所有权和财产权。除了数据平台,在数据大厅本身的数据定制业务中,其数据采集方式也尽量避免产权问题。

例如,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是数据大厅的重要业务之一。在采集相关敏感数据时,数据大厅采用的方式是直接在政府部门的机房和场馆进行数据清理程序,经政府部门检查后带出数据分析结果,避免接触和掌握底层数据。

王散手的判断更加乐观。他认为,随着数据价值的不断释放,数据将成为政府手中的新资产,可以被视为与土地资源一起无限循环的资源。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需要做的是促进政府数据的资本化。目前,已有十多个地方政府在贵阳证券交易所开户,其中广东省参与了大量的数据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位记者采访发现,大数据企业有一个传统的规避风险底线,即“不要接触和出售底层数据”,也就是说,除非得到个人授权,否则它们不会涉及某个人的特定数据。

公开政府数据:很难获得内部数据

在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喜欢大数据产业的地方政府也开始大力推出相关政策。

以江苏盐城为代表的盐城市刚刚提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将在未来五年内引进500家大数据企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盐城还将设立1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和10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燕创母亲基金”,并在运营成本、人才引进、激励创新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2014年,武汉提出到2018年培育5家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大数据企业、10家年营业额在5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的大数据企业和10家新上市公司。全市大数据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

根据贵州省的规划,到2020年,贵州大数据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4500亿元。贵阳还提议投资120亿元建设一个大数据工业园。

然而,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大数据产业园仍处于数据中心布局阶段,大数据挖掘服务企业的相应布局尚未启动。一位曾多次参与本地数据行业研究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过去两年,内蒙古等地对数据中心进行了调查,一些地区的数据中心和园区闲置,有些地方甚至被用来放羊。

《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名记者最近参观了华为在一个地级市的大数据中心。作为当地新区的明星项目,该项目被视为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该市一个经济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数据中心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一个数据仓库,然后他们将围绕大数据的应用挖掘吸引投资。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对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商业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关于他是否担心数据中心的过剩和闲置,他说,在现阶段没有这样的问题;未来可能确实会有大量的数据中心,但是否有剩余将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来判断。

“随着工业4.0和internet plus的发展,生产和生活中每秒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未来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将是不可想象的。”他说,目前,地方大数据应用还没有启动,但各地需要提前布局和吸引投资。

田建议地方政府出台更多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注重数据开放,为大数据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少做计划,少提目标,避免盲目跳跃。

同样,在许多大数据商人眼中,地方政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思维,逐步开放数据。事实上,尽管一些地方政府高喊要发展大数据产业,但政府数据的开放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

齐宏伟说,“我现在心里只担心两件事。首先,政府开放数据的力度不够大,速度不够快;第二,大数据市场是否会受到过多的外部干预,除了这两点,我们有信心实现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王散手也多次提到希望政府加快数据开放,并积极搭建平台推进政府数据开放。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道,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开放政务数据,如何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已经在探索之中。武汉市信息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武汉将建设一个全市政府云的统一数据中心。首先,它将在内部多个部门之间开放数据,并使用数据代替市民逃跑。

上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这项工作由市委书记领导和协调,正在全面推进。然而,它涉及部门利益的协调和数据格式的统一,这是很难推进的。如何度过难关需要一步一步来探索。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地方政府正在全面推进政府数据公开,但各部门之间内部数据的公开和开发一直比较困难;至于开放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公共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田认为,国家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和改革创新试点。对于大数据的开放,完全可以选择试点站点,并在试点过程中尝试制定规章制度。

数据供应商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家数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他们的目标是未来与地方政府建立一家合资企业,以第三方机构的名义为政府数据开放提供专业服务。

“将来,当政府数据公开时,应该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将数据更多地交给市场。”一位数据商人表示,他期待着在未来打开政府数据市场。

标题:DT时代现实与诱惑:大数据商人和地方政府生意经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