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9字,读完约3分钟

偶尔,以"重建圆明园"为噱头的新闻会出现在屏幕上。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但它表达了人们对颐和园的关心。

圆明园被认为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规模宏大,景色优美。它被称为“万园之园”,成为中国人的一段痛苦记忆,因为它在入侵期间被外敌洗劫一空。历史上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有许多不同的意见。

4月18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了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团队完成的数字颐和园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人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颐和园。郭一行通过对大量档案的细致、准确解读和严谨、准确的数字化建设,再现了圆明园辉煌的历史风貌。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了所有景点的数字化修复,能够收集到详细的信息,准确的景点数字化修复占整个公园总量的60%。

在虚拟世界中,“万园之园”重现辉煌。

郭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可惜没人确切知道颐和园的样子。”她说她已经注意到人们通过网络对颐和园的了解,结果有两个:颐和园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是一个皇帝奢侈的地方。但在她看来,真实的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这项研究持续了近20年。从清代的官方文献,到当时皇家画院绘制的山水画,再到当代考古发掘的新成果,郭一行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查阅了大量的现场调查资料,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全面的圆明园。

“我们从收集最原始的历史材料开始。那时,我们队里的一个医生每天骑自行车去国家图书馆,查看皇帝的日常生活记录,看看圆明园是干什么用的。最后,我们发现圆明园不是每个人都想的那样,而是皇帝工作的地方。”郭回忆道。

80多名专业人士为遗产保护投入了15年的时间,10,000多份历史文件,4,000份修复设计图纸,2,000个数字建筑模型,以及6个历史阶段的120组时间空单位。最后,圆明园这个“万园之园”在310多年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现在当人们参观圆明园时,他们可以看到由团队制作的“圆明园移动导航系统”。该系统拥有大量数据,包括位置、导航、位置识别、音频解释等。不久,人们还可以下载“再现颐和园”的应用程序,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看到“重生”的颐和园,还可以在360度左右观看。

郭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学生。遵循遗产保护原则,充分展示和阐释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满足“见证”公众的情感期待,是她不断探索的方向。在她看来,圆明园“重建”背后的文化价值是她多年致力于这一研究的最重要意义。

下一步,团队将围绕全新的数字技术概念,推进“混合现实”和“感知现实”两个创新项目,使虚拟场景能够在reality 空之间进一步混合,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和感染力的体验空,充分调动五种感官的体验,进而激发其对节目主题的高度情感共鸣。同时,随着圆明园考古发掘的推进和基础条件的改善,该团队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复原的研究范围。

在虚拟世界中,“万园之园”重现辉煌。

职责:胡彦明

标题:在虚拟世界中,“万园之园”重现辉煌。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