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24字,读完约8分钟
9月12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埃文斯湾初中,一个女孩在“中国发现日”活动中学习舞狮。
新华社记者郭雷摄
放眼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千里之外已经成为近邻。人类文明的对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然而,世界并不平静,冲突和争端、傲慢和偏见依然存在,文明冲突、文明威胁等争论没有停止。我们如何通过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间的隔阂,通过文明间的相互学习超越文明间的冲突,通过文明共存超越文明间的优势?世界在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得越多,就越有必要加强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增进相互理解,增进共同感情。”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深刻阐述了中国深化文明交流、相互学习的主张。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也是中国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响亮回答。
中国主张:超越传统国际关系
2019年5月,中国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应对。
白皮书指出,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挑战,为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实力,还需要文化和文明实力。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家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正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尽管人类文明联系更加紧密,但民粹主义正在泛滥。“文明冲突”理论正在卷土重来。文明偏见、歧视、对抗和文明冲突的声音和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还远未形成。”复旦大学外事系主任、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张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中外人文交流,倡导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这有利于解决信任缺失,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改善,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生态,超越传统国际关系。
“全球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全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外交学院教授高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网络。中国主张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合作取决于人民的共同意愿,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之一。
路透社说,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作战。如果所有国家都与其他国家隔离开来,文明就会失去活力。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源于人类的思想,因此有必要在人类的思想中筑起一道屏障来捍卫和平。”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了这句话,并指出我们今天仍然要坚持这样的期望和愿景。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李说:“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政治、经济和贸易渠道解决全球问题。然而,在寻找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对策时,我们也应该摒弃无知和偏见,加强相互理解。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理解可以增进相互信任,各民族和文明自然会相互学习,真诚合作。”
中国的智慧:开放、宽容和沟通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各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装,那是不可想象的。”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这一点。
“万物在一起培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违。”《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话,蕴含着中国智慧,启迪未来。白皮书指出,我们应该坚持平等、多样性、宽容和开放的文明观。
“中国今天强调文明交流和对话,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文明的优越性,并以自豪的态度输出自己,而是为了促进双向交流。这就是在更加自信和平等的基础上扩大开放和交流,消除交流中的误解,增进了解,在相互学习中创新和进步。”张继说。
阿富汗政府信息和文化部规划和政策司司长阿卜杜勒·摩奇认为,中国推动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将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和谐共处,也将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朵花不能创造春天;一百朵花组成一个完整的花园。”
“认为自己的种族和文明优于他人,坚持改革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人为地制造文明冲突,这种理解是愚蠢的,在实践中是灾难性的。它只会加剧文明之间的隔阂,使世界陷入分裂和对抗。”白皮书明确指出。
"把国家关系描述为‘文明冲突’是非常危险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学者的话说:“以文化和种族为基础来判断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强调个体差异,而忽视合作与发展的共同性。这是历史的逆转。“文明冲突”的视角包括轻视和压制其他文明,但也有明显的偏向,侧重冲突,忽视文明之间的借鉴和融合。
“‘文明冲突’是错误和愚蠢的。当海洋的另一边出现文明冲突时,海洋的这一边强调文明的宽容。包容是一种普遍趋势,也是一种正确趋势。”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永年教授指出:“亚洲文明的特点是对话。在未来,哪个文明发展得更快、更好取决于哪个文明更开放、更包容。”
高飞认为将“文明冲突”提升到政治舞台上是不合理的,并认为不同文明之间一定会有冲突和对抗。中国哲学传统和学术研究强调文明是平等的、多样的、包容的和开放的,没有高低之分。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正是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人类社会才取得了今天的进步。
中国行动:为世界树立榜样
“文明交流源于多样性,相互学习源于交流,发展源于相互学习。我们应该加强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为建设亚洲和人类的共同命运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开幕式上的主旨发言为世界打开了文明相互学习的新局面。
白皮书强调所有国家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美中之美,美中之美和分享;开放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学习;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实际上重申了习近平主席关于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四点建议。
德国全球和地区研究中心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玛戈·舒勒认为,习近平主席的四点建议不仅对亚洲国家很重要,对欧洲和亚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很重要,有助于中国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计划。“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通过对话和交流促进相互理解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和平与繁荣。”
一个大国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它的国力,还取决于它的人民和文明的受欢迎程度张继认为,中国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体现在将“人性”的概念和维度注入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中,不断提升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观、中国力量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人类贡献更多的中国项目和中国智慧。
“五色使光,相辅相成;八音合奏最终是和平而平稳的。”听到中国呼吁文明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声音,国际社会有理由相信,中国未来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以更加富有活力的文明成果为世界做出贡献。
古巴通讯社在关于亚洲文明对话的报道中说,“中国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的进一步一体化,主张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它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拉丁美洲通讯社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通过相互尊重和对话解决分歧。中国为促进亚洲一体化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它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感情,缓和了紧张局势,并通过文明共存超越了文明的优越性。
"任何文明都必须与时俱进,吸收时代的精华."澳大利亚悉尼玛雅基金会主席甘德雷德说:“在当今世界,自我孤立不利于发展。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得益于开放,而不是自力更生。我们看到中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职责:吴迪
标题:让世界上所有的文明花园都繁荣起来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