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6字,读完约5分钟

去年11月5日,中国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他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中国发布的另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专家指出,《纲要》作为指导当前和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长三角地区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强劲而活跃的增长极。

长三角一体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六大目标引领发展

从京津冀协调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是全球发展的总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前景?大纲为此制定了计划。

——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 1以内,中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缩小到1.2: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科技产业整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18%。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将达到5公里/100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将达到80%。

——共同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到2025年,PM2.5平均浓度达到标准,跨境河流水质达到8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7年下降10%。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启动。到2025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综合系统和机制更加有效。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基本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共同规则,机构交易成本明显降低。

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纲要》规划的重点方向在于统筹发展和协调、平衡、创新的区域发展。

《纲要》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张建平认为,长三角地区形成新的协调发展格局是非常可行的,因为各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格局明显,各城市的发展实力都很好。

《纲要》提出,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跨境区域共建共享。张建平认为,要实现协调互动发展,必须推动创新,加大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力度,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带动整体商业环境改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高,利用高水平发展解决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纲要》还提出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技创新+产业”之路,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龙头,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高质量的整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张建平认为,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要求小城市跟上大城市,大城市带动小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长三角一体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两个“轮子”支撑高质量发展

《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将达到更高水平。

"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张建平指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基础非常好,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相对较高,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100个县市占全国的一半。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具有相对较高的管理和社会发展水平。《纲要》中的长江三角洲未来规划也将有利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科技产业整合发展体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根据目前的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基础现代化的先导区。”张剑平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所在地。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将继续再上新台阶。”

长三角一体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一体化’不是‘同质化’。差异化发展非常重要。”张剑平认为,我们应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重塑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改变经营环境。努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支持未来服务和高科技两个“轮子”的综合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张建平表示:“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朝着世界高标准海湾地区的建设方向和发展态势前进,将成为中国非常强劲的增长极和‘一带一路’的辐射极。”

职责:吴迪

标题:长三角一体化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