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4字,读完约9分钟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敏感,充分把握时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条件,让我们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自己话语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舆论更真实、更均衡地反映世界发展趋势。
一个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一个决心让所有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不要担心没有好的国际声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许多有识之士由衷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太了解中国的发展,有些人仍然有误解甚至偏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拥抱世界,向世界学习,融入世界,为世界做出贡献。希望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与世界交往互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地表达中国的观点和声音,让更多的人能够倾听和理解中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工作。在一系列重要演讲中,他反复提到讲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我们应该把握中国故事的深刻内涵,把握好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方法,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国际形象应该由自己塑造。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对外传播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多次提出中国的政策主张和重要倡议,表明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已经主动走上国际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回应外界的关切。我国对外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不仅面向全球,而且准确传达“一国一策”。传播方式正在加速从单一传统媒体向多媒体整合的转变。
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同时,我们积极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和主张。政府不仅在外交场合采取了明确而坚定的立场,而且商界和学术界也以自己的实践在协助大国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澄清了外界的许多模糊认识。这些成就和积累的实践经验使我们相信,通过自己更大的努力和积极的声音,外部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塑造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
提高对外交流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中国的外部认知和判断将随着中国自身话语和行为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不断加强话语能力建设,探索更符合国情、更能反映世界形势的方法,使中国对外传播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其感召力和渗透力,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文化交流亲和力,让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更加美丽。例如,如果我们现在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就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及时在国际舆论领域发出我们的声音,讲述中国抗击这一流行病的良好故事,清楚说明我们在预防和控制这一流行病方面的积极行动和进展,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抓住时代变化带来的机遇
传播权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性。在国际传播理论中,话语一词体现了一种思维符号和传播工具。人们使用话语在交际者和听者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并传递特定的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不仅指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还指其有效性和影响力。
从理论上讲,话语的成分更复杂。一是话语的内容和质量。要有影响力,词汇需要高质量的内容来支持。第二是确定和传播国际问题的能力。在真正的国际关系中,有很强的能力建立国际问题和传播言论的国家往往能够更好地塑造和引导舆论,掌握言论的主动权。第三是话语中包含的事实和实践。成功的话语需要基于丰富的事实和实践。空的概念和声明不足以打动人们,也难以增强话语权。第四是单词的识别和反馈。只有赢得观众的认可并形成积极的反馈,话语的影响力才能逐渐增强。
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愿意了解中国,客观地看待中国,探索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中国的声音随着其影响力的增长而扩大。但是,总的来说,“西方强我弱”的舆论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我们在国际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与此同时,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我们已经拥有的发言权。应该指出的是,国际舆论领域是非常多样和多角度的。来自不同背景的观众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仅靠官方和外交交流不足以覆盖所有场合。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国际表达。
与过去相比,国际社会现在更加关注中国在各种问题上的政策和行动,希望看到中国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入解读。然而,中国在国际舆论领域的第一手资料仍然相对有限,不足以反映当代中国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也不能满足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愿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敏感,充分把握时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条件,让我们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自己话语的主动性和影响力,也有助于促进国际舆论更真实、更均衡地反映世界发展趋势。
中国愿意通过友好方式与其他国家平等交流和对话。一个成功的国际演讲者不仅擅长使用自己的麦克风,还擅长使用他人的麦克风。换句话说,为了获得话语的主动权,必须积极参与讨论,积极传播思想。通过演讲的穿透力、思想的穿透力和事实的说服力,有必要争取观众的理解、尊重和认可。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秉持谦逊宽容的精神,坚持沟通、学习和开放,通过通俗易懂、脚踏实地的叙事风格和表达方式,在与国际话语的互动传播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风格,既能透彻解读中国发生的一切,又能客观评判中国以外发生的一切。
注意人与公众之间的交流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100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些人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他们的头脑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代。他们习惯用旧眼睛观察新事物。捍卫多边主义和奉行单边主义之间的斗争一直存在于国际舆论舞台上。我们需要提出一个强有力的积极主张,让世界明白,中国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中国人民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一个更公平、更美好的世界。为了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发言权,我们需要关注人民和公众之间的交流,获得更多的理解和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创新观念和方法,坚持讲中国故事。
解释中国精神。现在国际社会正在关注中国,不仅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也关注发展中的中国将如何影响世界。看到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强权政治的傲慢,怀着不可告人的动机歪曲和诽谤中国。人类文明历史悠久。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主宰一切,这不是历史的铁律。那些用落后、狭隘和片面的历史观来思考世界的人,看不到历史的进步、时代的趋势或人类的未来。改变他人的偏见不能仅仅依靠反驳和辩护。我们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更加令人信服地解释中国的意图和目标,更加注重中国和其他国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行动。我们应该积极尝试用中国的理论和观点来解释国际问题和世界趋势,阐明中国的精神,展示中国的风格和特点,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支持中国。
组成一支交流力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三维和多维的。应该鼓励各行各业和所有社会团体参与对外交流。积极构建大型宣传架构,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形成政府与非政府、中央与地方、宣传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机构与个人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化的对外传播体系。在深化对外传播的专业和战略层面的同时,也要拓展对外传播的人文和公共层面。每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叙述整个社会,广泛的领域和多个角度。我们应该加强对外交流中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的人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色,把所有的力量拧成一条绳,形成最大的交流力量。
增强亲和力。要讲一个关于中国的好故事,必须讲一个关于中国制度和中国人民的好故事。有时候,一个小故事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我们的许多故事都是讲给外国人听的,所以这些故事也可以包含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创新对外传播和话语表达方式,创造融合中外的新概念、新类别和新表达方式,将我们想说的和外国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边的琐事中分辨出真实而生动的“中国生活”,让他们通过外国人能够听到、理解和理解的方式和方法来了解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习近平的外交思想,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个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一个决心让所有中国人过上幸福生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不要担心没有好的国际声誉。我们要把握好自己,培养好自己的内功,更好地推进对外交流工作,共同努力实现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目标。
职责:吴迪
标题:提高讲中国故事的声音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