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28字,读完约9分钟

“滴答、滴答、滴答……”在朝阳区甘露园南后路的10平方米以上的临街房间,20多个形态不同,年代不同的表依次放在展示箱上,秒针的滴答声是唯一的声音。 在这里,时间才像店里真正的主人。

在装满各种小工具的操作台上,36岁的袁亮用倒计时工具校准了十几块表。 随着表“咚……咚……”的响起,袁亮站起来把耳朵靠近表之一,然后向母亲刘宪平挥手,“昨天调整了,现在迟到了半小时。”

这家名为“京时表店”的店铺开业已经38年了。 袁亮是创始人刘品一的孙子,第三代掌门人。 面对这块白底白字的老招牌,客户追了将近40年。

刘宪平正在修理旧手表,只有表让她兴奋。 “上海三十五分钟,火炬、烟台北极星钟、7120型十九钻、海鸥十九钻、孔雀二十钻等1970年代的老国货很漂亮! ”刘宪平说。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第一个修理钟表的个人用户

因为表很多,所以商店有点拥挤。 在玻璃柜台,将房间分为商家区域和客户区域。 表后面的墙上充满了几十年前的感谢信。

“亲爱的刘品一,谢谢你修理了我家祖传的纪念怀表。 欧洲修理不了。 这个行动是中德友谊的表现。 西法斯图加特大学教授海林格。 1986年3月10日"

“姐姐有20世纪50年代初进口的瑞士浪琴金表……今年7月,这块表出了故障。 我跑遍了北京的各大钟店,没有房子能修理这块表。 这是我在报纸上看到刘品一师傅的事迹,慕名而来,经过刘师傅的辛苦,修理了我姐姐最喜欢的金表。 …北京大学盛淑兰。 1987年12月”

“跑北京、上海的大钟表店修理表,都是因为身材小,所以拒绝了。 你期待什么,莽尺店大力帮助,制造零部件,师傅主动寻求对外援助,技术精良,服务周到,难以帮助的风格很高。 北京打字机很有效果。 ’”

这些感谢信都是手写的,有些信纸染成黄色破损。 1979年刘品一从朝阳门外服务联社退休后,1982年成立了北京时表店,成为北京第一家钟表修理个人户。 此后,他先后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个体经营者等荣誉称号。

1986年和1988年,刘品一又两次去了对越反击战的老山前线,为士兵承担了修理2000多只表的义务。 是当时老山前线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我在1971年就业了。 刚开这家店的时候,我还是年轻人”把表换成电池的老客人郭先生记得当时街上除了北京钟表店还有饭馆,还有自行车修理店。 “你看了这张照片,我不再熟悉了。 ”郭先生指着墙上的刘品一和女儿刘宪平站在商店门口的照片上说他的工作单位在旁边。

京时表店第三代“掌门”袁亮正在和母亲一起修理手表。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性情好的女人

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刘宪平从小就开始“摸表”。 父亲的小事业台是让她最喜欢的地方。 表芯是精密的,修理表的工具自古以来就被父亲珍视,很好奇,但刘宪平一直真的“没有得到的机会”。 自从1982年京时表店开业以来,父女终于成为了师徒。

和表打交道70多年,刘品一的技术早就在单位里成名了。 开店后,很多人慕名而来,拿着患有“疑难病症”的大门求助,亲切地称之为“表没事”。 解除多次烦恼后,口碑越远,感谢信也就蜂拥而至,成为现在店里最好的历史记录。

学艺的刘宪平虽然知道和父亲一样获得好名声不容易,但感觉和修理钟表的工作“脾气合得来”。 年轻姑娘很热闹,喜欢聊天,但一开口就发出笑声的刘宪平,自己一接触表就变了样子,只要拿着表就变成了“像魔鬼一样弯腰”的状态。

之后,穿着蓝色劳动布的中国衣服,在服务台一次坐四五个小时成为了她的常态。 “哦,是女同志。 ”。 客人看到刘宪平,感到意外。

11月25日,一个年轻女性的手表很难走。 刘宪平在“诊断”结束后,不仅要用表,还要保养。 “你的表为什么不准? 评价肯定受到了外力,游丝摆动,挂在了上面(外桩)。 ”。

刘宪平给客人举了另一个例子。 另一位客人和老朋友见面时总是挥手,看到那个朋友就修表。 “我跟他开玩笑,下次见到朋友必须改变动作。 让我再举一个例子。 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我们知道好球“摇”出来,但戴着表打这么漂亮的球,游丝一定不好。 ”。

的袁亮补充了一句。 “你这块表质量好,游丝弹性好,容易校准。 ”。 袁亮最后检查了表盘乐队,双手把手表还给了客户。

京时表店第三代“掌门”袁亮(右)正在和母亲刘宪平一起修理手表。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手表老师

游丝是钟表的核心部件之一,是钟表行驶时的动力源,也是影响钟表精度的最重要部件之一。 人的头发直径通常在0.083~0.09毫米之间,游丝的直径只有0.03毫米。

为这种精细的设备提供“诊疗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 袁亮说:“这是不着急的慢慢功夫。” 有一次,自己在家修理手表,但连续5个小时不换地方坐着。 修理后推着门出去,大家发现他满身是汗,“太集中精力了,大热天没打开空调也没发现”。

“我父亲说怎么处理自己的表,怎么处理客人的表。 修理决不更换,更换少也决不更换”刘宪平进入了44年。 这是她不变的信条。

2006年大病过后,刘宪平决定把这一信条和技术一起告诉儿子袁亮。 袁亮大学于1984年出生,毕业后就职,在业馀时间与爷爷和母亲学习修表。 从家里库存练习动手,袁亮就可以逐渐“诊断”,提出自己的想法。 年,袁亮辞职,和母亲并排坐在服务台旁边。

钟表店的营业时间是每天9点到11点半,下午,母子2人在各自房间的服务台前直接工作。 通常,手表和手表的维护由客户送达,大概需要40天到50天。 其中之后的14天是表中的“注意期间”,是为了确保彻底的校准的稳定。

在近40年的工作中,刘宪平修理了无数块手表和手表,常年集中状态低头工作,她早就掉了颈椎病。 为了保护眼睛,喜欢读书的她现在听书、看电视、吃点心,在她的眼里反映出“很费事”。

只有表让她兴奋。 上海三十五分钟,火炬,烟台北极星表,7120型十九石,海鸥十九石,孔雀二十石手表老顾客登门等,遇到20世纪70年代的老国货,她毫不吝惜称赞。 自己说:“漂亮! 因为我以为。

袁亮喜欢见识不同的新表。 “谁也不能一下子学习”袁亮说,虽然钟表的结构和外观不断变化,但钟表芯的原理大体上是共通的,“我就像手术医生,看了表的机芯后屏住呼吸,我觉得不能有点大意”。

刘宪平以刚修好的1980年代的生肖表为对象。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请不要让客户发现。

受疫情的影响,一些老顾客今年无法及时赶到店里更换电池。 11月27日上午,一位女性打开京表店的门,一边说“今天的风太大了”,一边取出了医用口罩和苹果。 “妈妈给我带来了这个。 请拿着。 苹果昨天有人送了我两个,我给了你一个。 ”。刘宪平站起来道谢。 “拜托了。 代我向你奶奶问好。 ”。

有人是刘宪平认识30多年的老朋友刘阿姨,她们嘴里的“阿姨”是刘阿姨的母亲,今年92岁。 当时京时表店开业的时候,老太太在附近的摊子卖菜。 后来钟表店搬迁了,刘阿姨一直在追。 这次我带来了四块手表。 第一块手表打开了,后面有细小的标志物。 上面写着“2019年5月”。 这是京表店的习性,记录着这块表更换电池的时间。 “你的表老了,电池也快一年了。 电池不是快没了吗? ”。 刘阿姨点了点头,今年70岁的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在养老院里。 上半年因为疫情出门不方便,去别的地方换电池也不安,完全不开。 20分钟后,四块手表中有三块换了电池。 一共一百五十元。

回去的时候,刘阿姨一年后又来了,“换电池,见朋友。 ”。

另一个退休的老人拿着几张表,开车来了一个多小时,“孩子们不介意。 我是家里的代表,把表带来了。 ”。 老人笑了笑。

除了电池的更换、保养表以外,简单的校正、“健康诊断”、表的链取等项目是免费服务,这是京表店38年来一直沿用的规则。 客户们知道这个规则,往往不装钱,多次道谢后离开。 收款容易,这两年店里贴了二维码。 袁亮在很多客户离开时,不打招呼就付钱了。 很多是6元6元或8元8元等吉利的数字。

从1982年到现在的40年间,从呼家楼到甘露园南里,京时表店前后变更了3次地址。 3年前搬入的这个面向10平方米以上街道的脸房,虽然离家有点远,但位于前面店铺的斜对面。 老客人按记忆找到了这里。

刘品一在店里工作到88岁,2008年骨折后完全回家休养了。 刘宪平说老人在年去世前很在意钟表店的事件。 我知道商店的地址面临拆迁,所以我告诉女儿不要搬到很远的地方。 “不要移动得太远。 我的这些客户太累了,找不到。 ”。

新京报记者张静姝

刘军

标题:“北京故事丨计较毫发之间,问诊时间的店铺”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0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