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0字,读完约1分钟

12日,记者在福建省科技厅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福州联合举办的福建省低甲烷高淀粉水稻育种研究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瑞典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在不降低甚至不增加水稻淀粉产量的情况下,开发出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粮食安全和全球变暖这两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该省决定奖励省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王峰研究团队,该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研究项目资金为200万元。

福建200万低甲烷高淀粉水稻研究团队奖

专家称,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有20%的贡献,其中7%-17%来自稻田。全世界稻田每年释放的甲烷总量高达2500-1亿吨。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在会上表示,科技部还将通过重大科技项目,为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团队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尽快培育大面积种植的低甲烷高淀粉水稻新品种,使科技成果真正“顶天立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刊登中国省级农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这也是福建省科研机构在《自然》主要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研究成果,奠定了福建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据报道,福建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水稻育种的研究和推广。自1996年以来,它已资助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基金4000多万元。推广种植水稻新品种1.28亿多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编者:胡彦明)

标题:福建200万低甲烷高淀粉水稻研究团队奖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