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否定塑料限制令的积极作用或打破罐子是不合适的。假设塑料限制令不起作用。随着公民环保素养的提高,限塑令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限制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和使用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点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塑料购物袋不免费提供。据悉,这一规定一直难以严格执行。在许多超市,仅销售塑料袋一项每年就能赚取数千万元,而“限塑令”甚至退化成了名存实亡的“限塑令”。
塑料限制令退化为塑料销售令,最大的赢家是超市。事实上,这个结论不需要等到“七年之痒”。早在塑料限制令实施之初,一些消费者就做出了这样的断言,但现在它只是在重复其他人的判断。据报道,自“限塑令”在中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但这是事实。然而,认为“塑性极限指令”名存实亡有些言过其实。根据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在市场购物时,很多人会临时购买塑料袋,但也有不少人使用环保袋。尤其是在超市,叔叔阿姨们几乎都有一个环保包。与执行塑料限制令之前相比,不使用塑料袋或使用较少塑料袋的人数也在增加。
不难判断,在塑料限制令实施了几年之后,它绝不是无效的。环境意识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同样,一旦塑料限制令发出,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使用塑料袋。一些网民说:“我不同意塑料限制只是名义上存在的结论。我妻子去华联超市买蔬菜,基本上带着她很久以前花40美分买的塑料袋,直到它们不能用了。”这一声明赢得了许多人的赞同。
在塑性极限问题上,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使塑性极限更有效。在这方面,文章指出了症结所在,如执法不力,执法部门失职,非法制造商猖獗等。然而,它也指出了实际的障碍。例如,作为替代品的可重复使用购物袋的价格太高,消费者无法承受。大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为3至5元。有些等级更高,更贵。事实上,原因不难分析。每年都有文章重复这些处方。
统计显示,世界每年消耗4亿吨塑料,中国消耗6000多万吨。换句话说,中国消费的塑料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5%,这是可以接受的。可以预计,只要塑料限制继续推进,配套措施有效,越来越多的人将使用环保袋。
同样,我们也不应该急于塑造公民的环保意识。目前,否定塑料限制令的积极作用或打破罐子是不合适的。假设塑料限制命令没有效果,甚至塑料限制命令根本不需要。随着公民环保素养的提高,限塑令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职责:胡彦明
标题:点评:塑料限价订单名存实亡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