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1字,读完约8分钟

日前,深圳富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陷入破产风暴,这是继年初东莞赵信通信之后,又一家主要生产手机和电话塑料外壳的手机供应商倒闭的案例。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说,在富昌电子倒闭的背后,手机供应商集体进入了寒冬。那么问题是,为什么手机供应商集体进入寒冬?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业内人士都知道,作为像富昌这样的供应链制造商,它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手机制造商,并把手机制造商的需求作为自己的生产目标。这导致供应链制造商对自身的控制减弱。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很难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生产链。以这次倒闭的富昌为例,它主要生产手机和电话的塑料外壳。然而,随着手机行业(包括手机制造商)自去年以来大规模使用金属外壳,富昌电子的订单越来越少。然而,金属外壳业务的转型升级并不是那么简单,最终只能因订单不足和资金短缺而倒闭。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曾几何时,中国巨大的手机市场和许多手机制造商让供应链制造商赚了很多钱。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整体放缓,特别是在中国,以及手机行业竞争的加剧,手机制造商的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供应链制造商。从这个角度来看,手机制造商自身的兴衰和他们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供应链制造商的生死。

从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模式来看,由于今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国内很多手机厂商为了保持市场份额,重新聚焦于千元机,这从今年很多记者会上厂商的主要产品都是千元机型可以看出。乐视、360等互联网公司已经进入手机市场,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智能手机的价格,甚至以成本价销售手机,这是他们唯一的竞争力。因此,虽然手机的配置表面上看起来越来越高,但价格却一直在下降,导致所谓的高配置低价格的奇怪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厂商可能打着硬件负利润和未来生态利润的旗号(如乐视);或者创建周边生态硬件的名称(如小米);或者依靠资本老板(如魅族和七酷),虽然噱头和背景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手机(至少他们都声明自己)。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应该指出的是,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烧钱之外,还需要对相应的供应商施加压力(以减缓变相烧钱的速度)。这种压力表现在降低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价格和选择便宜的供应商。

例如,在选择廉价供应商方面,它们都是8核处理器,而一些制造商使用高通公司的Snapdragon处理器,而另一些则是联发科技的处理器。尽管内核的数量和频率是一致的,但价格却大相径庭,性能自然也大相径庭。在内存方面,虽然很多厂商的手机内存已经达到了所谓的3gb甚至4gb,但我们应该知道,目前的手机内存分为两代:ddr3和ddr4,国内很多手机厂商为了节省成本根本不会使用最新的ddr4内存。至于屏幕,国内有很多屏幕供应商,比如天马,其屏幕成本低于夏普和三星的屏幕。虽然它们看起来具有相同的分辨率和每英寸像素,但实际效果却大不相同。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综上所述,如果降低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价格只会直接损害供应商的收入和利润,那么后者不仅会产生与前者类似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损害市场和用户的体验和利益(例如,之前就有国内手机制造商更换纱门和核心门的事件被曝光),延误了供应商对产业趋势的判断以及相关业务的创新和升级,而这些都应该按照产业发展的趋势来进行。作为供应商,成本只能在相关配件的生产中降低,从而导致零部件质量的下降,这最终会体现在手机制造商的整机质量和经验上。那么,中国手机行业的这种发展模式真的提升了我们的价值,甚至是可观的销售额吗?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根据投资银行canaccord genuity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今年第三季度,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份额上升至94%,比去年同期的85%上升了9个百分点,而苹果和三星也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可见我们手机行业的这种高价格、低价格甚至成本价的竞争和发展模式,并没有缩小我们与他人在数量上的差距,而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除了品牌影响力,苹果之所以能在智能手机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它追求高端、高价值手机的商业模式。众所周知,自2013年推出廉价的iphone 5c以来,苹果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发高端旗舰机型,并暂停了低端机型的开发。如今,iphone仍然是苹果的主要利润来源,这反过来又使苹果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投资和开发,推出更多节能芯片,研究更强更轻的材料,并不断改进其软件和生态系统。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正是因为苹果的高端和高价值开发模式,其大多数供应商受益。例如,鸿海精密集团(富士康)最近公布的季度业绩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这得益于苹果设备需求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郭台铭的最大子公司,鸿海精密一半的收入来自苹果。作为苹果iphone芯片的制造商,苹果在芯片上的不断创新导致了其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可与三星相媲美。根据最新消息,TSMC似乎加快了7纳米工艺的大规模生产,三星在最近的techcon 2015技术大会上首次展示了下一代10纳米工艺晶圆,这也是第一次公开展示10纳米技术。当然,他们相互竞争的原因在于苹果和三星手机的未来创新。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手机产业应该是一个通过创新不断推动整个产业升级的领域,因为只有这样,整个产业链才能形成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良性循环。想象一下,如果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尤其是上游的手机制造商,不以价值(如利润)为目标,盲目追求高性价比的所谓市场份额,最终结果将是双方都亏损,既不能相互促进产业创新,也不能利用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和产业升级获得可观的收益和利润,从而形成产业链的恶性负循环。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国手机行业仍有厂商在以创新的方式争取高端市场,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在过去的2015年第三季度,华为发运了2740万部智能手机,同比增长63%。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81%,在全球5大智能手机市场和中国5大智能手机市场制造商中均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销量的增长,在第三季度,华为的消费业务占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33%,价格超过2000元。针对中国市场,华为以300万至4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为国内市场的第一,超过了苹果和三星,并被誉为未来全球市场上最有可能挑战苹果和三星的中国制造商。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除了华为,oppo和vivo也是注重手机价值、坚持高端以获取收益的制造商。据相关统计,在中国市场,oppo在2000年2500元文件中的份额为32.1%;2500-3000元,在体份额高达28.4%。为此,国外媒体甚至称oppo和vivo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两颗新星。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由创新驱动的。例如,新兴的手机压力触摸技术首先被华为的伙伴采用,oppo和vivo在拍照(如世界上唯一的电动旋转相机)和高保真音效方面继续创新。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回顾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很多低水平价格战导致产业崩溃的例子,对人和自身都有伤害。例如,几年前,面对低迷的全球光伏市场,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是大幅降价。根据分析数据,当时中国生产的多晶硅原料比国际同行便宜20%左右,即国内厂商的多晶硅成本一般在50-70美元/公斤之间,而国际市场的多晶硅价格为69美元/公斤,便宜20%,这意味着出厂价和产品成本相当接近。至于光伏组件,当时国际知名厂商的产品价格为3.3美元/瓦,国内上市公司的价格为2.5美元/瓦,而中小企业的价格则为2.5美元/瓦。由此可见,中国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了低于成本的价格战。然而,其结果是,全球光伏市场几乎从价值层面崩溃,中国企业毫无利润可言,相关产业链企业纷纷倒闭。

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如今,中国手机行业正处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放缓的拐点。无论是重复我们之前很多行业经历的价格战的痛苦和错误,还是以创新和价值迎接转折点的挑战,我相信智能手机行业相关产业链厂商的表现已经给了行业答案。

标题:手机供应链寒冬:产业发展模式之过?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