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5字,读完约5分钟
人们不能放弃对故人的怀念,除了感恩之外,更重要的是继承和传承他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信仰。这是我对王治国同志无尽的思念。
王治国同志是杭锦旗的副旗手,全国人大副主任。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的地位和名声很普通。然而,在6月24日杭锦旗举行的追悼会上,老、中、青三代人都为他的逝世痛哭流涕,都为他的逝世哀悼。当然,人们的痛苦和遗憾的感觉有很深的根源。
1984年,我从学校毕业,进入了社会的第一站。我有幸跟随王治国同志踏上了人生的旅程。他超强的政策解释和决策能力,他彬彬有礼、平易近人的工作风格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难忘和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他永远矗立在我心中的两座纪念碑。
第一座丰碑是他对杭锦旗生态环境改善的艰苦实践和杰出贡献。六十年代,王治国同志在杭锦旗担任胜利公社党委书记。在这里,在穷乡僻壤,沙人撤退,生态严重恶化,农民甚至不能养活自己。他在这里工作了14年,总结了一套保护、管理、禁止、封闭、封闭、种植、营造和压制的措施,带领当地农民营造了以柠条和沙蒿为主的100万亩林木。同时,果断决策,实施生态移民,组织几个生产生活条件特别差的大队,搬迁到沿江地区从事农牧业生产,从根本上遏制了毛乌素沙漠的蔓延。1978年,任杭锦旗副旗手、沿江工作委员会书记。五年来,他辛勤种植柠条和甘草,在金航留下了150万亩柠条和10万亩甘草。柠条就是以它命名的。在此期间,在全国甘草工作会议上,他将凉外甘草的种植经验推广到全国,他的防沙治沙配方被纳入内蒙古地方志。
王治国同志在政府工作中,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永不遗忘,永不跌倒,艰苦奋斗。在担任旗手的大副后,他的身份和责任都变了,但他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却没有变。他拿起法律的武器,每年对《草原法》、《森林法》以及与防治荒漠化有关的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几次大检查,从不放松,把几部法律的规定背下来。他前后写了几十份执法检查报告,详细记录了杭锦旗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法律的利器已经成为他手中维护和改善杭锦旗生态环境的法宝。杭锦旗生态修复的每一步都洋溢着他的心血和汗水。王治国同志对生态建设的真诚坚持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和赞扬。只要杭锦旗的干部群众提到生态这个词,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在人们的眼里,在杭锦旗工作了几十年后,不仅沙漠化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后人也享受到了他的奉献。现在,杭锦旗上下一致认为,王治国同志为防止库布齐与毛乌素沙漠握手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座丰碑是他精神世界中所展现的高尚人格和纯洁品格。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做官。这种看似简单却无法实现的价值取向,在王治国同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比如,健康的氛围,两袖清风;勤奋好学,评估形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通情达理,帮助他人等。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看出他对生活的态度。他的家庭收入不高。退休后,为了补贴家用,他自己种了几把扫帚,每把只能卖5元钱。作为一名退休的副部级干部,这真让人掉眼泪。即使退休后,他仍然坚持读书看报,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他的衣服总是干净的,他的外表整洁干净,这仍然给人一种豁达大方的印象,让人敬畏。他因病住院150多天,作为一名拥有全额医疗保险的退休干部,他从未向医院和医生提出额外要求。自己的事情安排也让年轻一代流泪。他一再告诉家人和单位里的同志,葬礼应该简单。不要向组织要任何东西,骨灰应该放在殡仪馆。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他那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崇高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甚至在他死前的日常生活中,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他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值得学习和效仿。
当我们深深怀念王治国同志的人生启迪时,自然会想到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目前,在经济建设领域,全国正沿着一带一路的战略方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思想政治领域,他正在接受继续教育。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王治国在杭锦旗的生态贡献造福了几代人。他在政府部门工作,追求坚定的执行和到位的执行;他在人大工作,注重强有力的监督和不懈的努力。从理念到实践,这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治理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就个人修养而言,王治国同志有严格的修养、自律和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这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哭着继承遗产,一心一意展望未来。作为一个以生态修复为己任的沙漠生态建设者和参与者,介绍和传播王治国同志的感人事迹不仅是我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所有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识之士走向成功的途径和做人的准则。在这篇文章中,我缅怀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的道德操守,并与同行们一起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内蒙古日报》(2015年7月1日),09版)(资料来源:政北)。网站-内蒙古日报)
标题:“柠条旗长”的赤诚情怀——对王治国同志的无尽思念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