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做客“聚光深圳”论道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

近日,由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圳市宝安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凤凰网主办的2023“聚光深圳”国际交流会客厅活动——《当代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在深圳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举行。活动旨在全力打造兼具思想性、开放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聚焦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圳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交流国际经验,助力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如同一张解读城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蓝图,更是洞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期活动聚焦“全球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城市品牌形象”、“深圳城市规划的历史变迁和建筑特色”以及“未来城市畅想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邀请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深圳华侨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边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冰冰,以及澳洲著名建筑事务所Denton Corker Marshall资深董事 Adrian FitzGerald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前总建筑师、瓜利亚尔特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创始人Vicente Guallart五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分享交流了深圳以及其他全球知名城市在城市空间规划领域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宋丁:回归本源有两大核心 深圳未来应打造独特文化记忆地标

宋丁认为,全球城市发展呈现出一种趋势,即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以及公共建筑品牌的塑造,而这又直接与城市的风格、风貌和形象息息相关。同时,城市公共空间孕育着人类文明与精神价值,凝聚了人类几千年成长的心血,代表着文化的不断重塑与不断提升。

在宋丁看来,深圳是一座发展速度非常之快的城市,“目前全世界各大城市中,还没有一座能够与深圳比快的城市,建筑发展速度快到不可想象”。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再后来有了京基100,再到平安大厦和华润“春笋”,有专家担忧,商务类建筑写字楼发展太快,容易让人产生千城一面的感觉,导致审美疲劳,因此需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而宋丁则对深圳的过往发展表示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千城一面的科学性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要讲求规则性,同时,还要追求经济性,什么样的城市盖多高的建筑在经济上才是最为合理的。

宋丁表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恰恰不是千城一面的占90%的城市空间和建筑,而是剩余占10%的勇于创新,才得以造就它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方面。“在这一点上,深圳近年来的探讨力度非常大,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宋丁说,现在深圳也有了真正能成为公共空间的非写字楼建筑设计,包括博物馆、建筑馆、美术馆都在兴建。

他指出,深圳未来应思考和建造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成为千年的城市文化标识的、高质量且具有创新性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宋丁说:“我对深圳未来的期盼,就是回归本源。它有两个核心,一是城市人民怎么想,二是城市文化之根的特色是什么。


边界: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

早期的城市都是自发形成的,人类的祖先也是出于生存的需求而聚集在一起,那时候还没有城市规划设计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在满足温饱需求之后,开始有了更高一阶层的精神需求,这时自然而然产生了城市公共空间。边界认为,无论这些公共空间是用来从事宗教祭祀还是社交活动,都承载了人类文明。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就成为了一种标志,而这种标志反过来又反哺了城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一直是在快车道上发展,与之伴随的是城市土地空间的日益稀缺,而这会不断挤压城市公共空间,导致其发展越来越狭窄,越来越碎片化。在这种背景下,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服务于居民的生活需求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中之重。 边界介绍道,华侨城集团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政企合作的新型模式,对标了很多全球城市先进案例,深入研究如何打造宝安中心区的滨海,为城市提供一个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消费的场景。比如2022年开通的滨海廊桥项目从宝安图书馆起点到欢乐港湾的海边,创造性地把城市的景观绿轴、城市轴线、公共绿带、公共生态环境以及人行步行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市民呈现了既能够满足生活、消费、娱乐、观光、体验这样的空间,同时又把生态、环境、环保、绿色的理念融入进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华侨城的口号——“优质生活创想家”。

展望未来,边界相信深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也会秉持以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土木是外表,人文关怀才是内核。深圳致力于打造 “儿童友好型城市”和“宠物友好型城市”,这些在他看来都体现了深圳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关怀弱势群体的底蕴和实力。此外,深圳的城市机理与许多内地城市不同,到处都是绿地和生态环境。比如,华侨城在欢乐海岸边上建有68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已成为上千种候鸟过冬的栖息地。“深圳能在寸土寸金的地方留下核心地段保护环境,未来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继续坚持生态环保和低碳环保的理念,让市民在城市当中舒适、安逸的生活,得到心灵的解放。”边界说。


刘冰冰: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拥有三大共同之处

刘冰冰认为,一个好的公共建筑就像一张城市的名片,对城市起到了“聚光”的作用,从而带来了流量。“聚光”之后,人们认识这座城市就不仅仅停留在公共建筑本身, 而是这个城市庞大的公共系统,包含公共建筑、公共空间、街道、建筑风貌、公共交通等等。她认为,世界上很多好的城市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和特质,但好的公共空间有三大共同之处。首先,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包容性,呈现在空间上,就是对各类人群的关爱和包容。其次,是城市的特色,它包括两个方面,城市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最后,是体现在城市细微末节之处的人文关怀。

如何呈现出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刘冰冰认为,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四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而规划是最前端的一环。规划的精细化管理,或者是理念的引领,对于整个城市的空间营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2005年,深圳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开放空间的系统规划。“在此之前,公共空间指的是系统中有绿地和广场这两种简单的形式,那时候我们就在思考如何通过规划的引领让城市产生更多的促进人们交流活动的空间。”深圳的城市规划者们在做公共空间系统规划时提出了类似POPS(私有公共空间)的概念——“非独立占地公共空间”,这一概念后来被写入城市更新制度中。然而从理念的提出到能够实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对那些强调经济利益、不想做公共空间的开发商,深圳在20年前就开始探索制度保障,向纽约学习如何制定非常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刘冰冰认为,深圳未来的重点工作应放在人文关怀、品质建设等能够提升整个城市基本面的领域,让所有人拥有幸福感和归属感,让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在城市当中寻找到自己的空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城市保持多样性和活力的最主要原因。她也提到,深圳要发挥自己的山海资源特质。现在深圳在推“山海连城”的计划,大家原来爬山、郊野、骑车都去香港,她相信未来“山海连城”布局完成之后,这些行为都可以在深圳完成,这就是慢慢营造城市特色的手段。


Adrian FitzGerald:高楼林立难散热风 西方城市用POPS概念增加绿化面积降温

活动中,Adrian FitzGerald分享了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城市公共空间规划领域的经典案例,并且介绍了如何通过POPS(私人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改变和优化城市。POPS的概念最早诞生于1961年,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私有化的空间变成公众也能够享受的空间。

在新加坡,FitzGerald在公共空间的拐角处,设计了一块17米高的屏幕,大部分时间展示白色的光,这就像冰块,让人们在炎热的环境中感到舒适。此外,屏幕还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办公区域可以通过屏幕散热。另一个新加坡的POPS项目是绿色建筑,整栋大楼75%的外观被绿色植物覆盖,每层还有25%的植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POPS在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应用。而在墨尔本,FitzGerald也在写字楼的设计里融入了“垂直花园”的绿色概念,不同的办公区域都可以连接到种植绿色植物的平台,供公众使用。FitzGerald称,空中花园就是POPS的核心,公共空间不只是陆地上的公共区域,也可以是高层的公共区域。“深圳和新加坡情况相似,绿化率都很高,POPS对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20年中,FitzGerald曾与中国许多城市设计方合作过。当看到中国的城市设计时,他关注到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将交通规划融入城市设计,成为城市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好平日生活中各种交通系统如何更好地融合,大型活动及节假日时,交通系统又如何满足更多游客。在伦敦、纽约这样的城市,道路一经设计完成,基本上会保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没有办法做拓宽、收窄,也无法做调整和优化。他认为,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想清楚道路怎么铺设,如何优化交通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问题,FitzGerald分享了澳大利亚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应对全球变暖,“墨尔本现在的趋势是多种树,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降低城市的温度,同时减少热岛效应。”高楼大厦令热风难散,而且建筑和道路材料容易储存热力,令城市密不透风。他建议,在做城市规划时,政府要思考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开发商应用新型环保材料来降低热能,而对于已建好的建筑要用环保意识和环保材料去进行优化。


Vicente Guallart:巴塞罗那城市“去中心化” 不同街区同步高质量发展

西班牙巴塞罗那被誉为城市规划的“伟大标本”。作为巴塞罗那市前总建筑师,Vicente Guallart在活动中分享了巴塞罗那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探索理念与案例。他表示,一个城市,特别是已经建好的城市如何优化,这个问题是深圳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巴塞罗那做的最多的事。在巴塞罗那,新一代的年轻人做了许多设计上的尝试,比如铺设更多的单车道,慢慢地把城市中的车辆移出,栽种更多的植被,将公路变成一个可以令人们散步的地方,从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他承认,“这样做非常困难,涉及到旧城翻新,还要思考交通优化以及环境保护,要考量的方方面面很多,但我们都应该去探索如何让居民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在莫斯科、巴黎、马德里等一些“中心化”的国际大都市,它们以地标建筑作为中心发展城市,而巴塞罗那则相反。Guallart介绍说,城市中15个街区组成一个社区,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思路,每一个不同的街区都进行高质量的发展,而不是围绕城市中心规划。此外,城市规划还要考虑到通勤时间、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结合以及功能区域的构建,从而造福人们的生活。Guallart介绍,同深圳一样,巴塞罗那也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新移民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时,在巴塞罗那广场上安放了很多的椅子和凳子,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更好地交流;在巴塞罗那的河边同样建设了许多公共基础设施,供人们散步和休息。

Guallart认为深圳在公共空间规划方面与巴塞罗那相似,比如深圳湾拥有非常多的步道,也有不错的绿化带,这些公共空间得到了很好地利用,“所以在中国,哪怕是在深圳这种密度较大的城市中,城市公共空间依然可以得到很好地规划和发展,这也是深圳在中国比较独特的设计”。在Guallart看来,深圳已经出台了优秀的顶层设计,市政规划也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他认为深圳未来的趋势将会是在规划设计领域实现对公共空间的更好连接,人们也将会看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新材料融入城市建设。



标题:中外专家做客“聚光深圳”论道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

地址:http://www.jcpa.cn/blgjj/4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