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银行业信用评级解读系列(一)

在追求规模的银行业,小与美的结合似乎难以存在。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的资产质量一直被蒙在面纱之下,而小银行则难以看透。中小银行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隐瞒不良资产的事实吗?

小银行的不良资产会引发大风暴吗?

前一段时间,中国股票市场的快递下降,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是否会有金融危机的担忧。最近,国外知名金融媒体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未上市的小银行不良贷款越来越多,小银行可能引发一场大风暴。

投资者的担忧似乎是有道理的:实体经济的危机往往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而资本市场的衰退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先兆。

然而,如果逻辑简单且颠倒,推测是不正确的。股市下跌会引发金融危机吗?不一定。金融危机会引发真正的经济危机吗?不一定。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股票市场灾难,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票市场,这导致了越来越少的经济危机,如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经济迅速复苏,实体经济没有受到实质性影响。

那么,在股市下跌、金融危机和实体危机的链条中,判断趋势的关键节点在哪里?这就是银行是否处于危机之中。让我们以1929年的大萧条为例,看看银行危机在经济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看看历史是否会重演。

中国尚不具备爆发金融危机的条件

20世纪20年代大萧条发生时,充裕的货币供应使美国繁荣昌盛,银行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获利颇丰。然而,随着通货膨胀进入最后阶段,企业剩余产品滞销,经济进入拐点。股市崩盘后,银行资金在股市受到严重损害,同时又被储户挤兑,因此不得不从实体经济中贷款进行紧急救助。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非常充裕,而且极度萎缩,这进一步对健康的企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的小银行:真的丑陋?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像1929年那样的经济危机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政府因素,另一个是银行因素。

政府因素是一个系统因素。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撰写的《美国货币史》,可以看出,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发行的过度货币形成了货币幻觉并随之破灭,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银行因素是一个非系统性因素,其原因在于当时银行与股市之间缺乏防火墙,大量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不稳定,当股市跌幅超过预期时,银行资产质量急剧恶化。

我们将历史与今天的中国相比较。就政府的制度因素而言,我们没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那样的通货膨胀环境,甚至接近通货紧缩。在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防火墙上,监管机构严格检查场外资金配置是正确的手段。然而,银行表外业务灵活且难以监管,资产质量需要我们关注。

中国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确实存在风险

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说,中国银行的表外不良贷款是不是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

根据比尔·鲍对我国各类银行的积极评级,我国不少中小银行具有投机性信用评级(大中型银行是指已完成农村商业银行转型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省级农村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是指其他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

从上述54家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小银行大多属于投机性评级,评级分布跨越9档,相对集中。评级分布的峰值为ba1(或bb+),这意味着这些中小企业的反商业周期能力和赎回能力较差。最低级别是b1(或b+),这意味着赎回能力差。

一般来说,大中型银行的评级优于中小型银行。在中小银行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市级或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评级较好,如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评级较差。

在不久的将来,Bill Bao将把中小银行的评级范围扩大到数千家中小银行。到那时,我们的数据将进一步丰富。无论中国的小银行是小是丑,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标题:中国的小银行:真的丑陋?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