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13字,读完约10分钟
李
像所有商业大亨一样,汉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总是吸引市场的目光。
4月24日,《中国商报》(以下简称)发表了5篇与汉能相关的四整版报道,其中包括“谁能理解李的世界蓝图,汉能下的是什么棋?”“李”、“揭开汉能资金链之谜”、“汉能有大量自营账户,但权益不属于中信证券(报价600030,咨询)。谁会因为“收入交换”而被关起来?汉能九大光伏基地全景”。消息一传出,汉能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当日暴跌8.5%,至7.21元。
4月27日,汉能集团发表声明称,许多关于蔡邑汉能的报道不准确,导致该公司市值在一天内蒸发280亿港元。然而,蔡邑方面回应称,汉能的声明是断章取义、故意歪曲的。
蔡邑和汉能之间的纠葛很快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同时也让人们对汉能集团的掌门人李和君产生了兴趣,他曾将马云和王健林从首富宝座上拉了下来。他从哪里来,他将去哪里?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揭开这个谜。
所有部委都批准了,但只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同意。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做这样的项目,认为应该为国有企业做
-李
谁是李?
这位来自广东河源的48岁客家人,今年2月初以1600亿元的身家登上了首富之巅,1988年大学毕业后向大学老师借了5万元钱开始创业,20世纪90年代涉足水电行业,然后进入新世纪的光伏行业,使汉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跨国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薄膜发电企业,宣称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一路走来,李在是家喻户晓的,在世界各地都受到诽谤。
通过收购水电站和领导光伏发电,李获得了大师和资本大师的称号。然而,在二级市场上,他因左手买入右手卖出的关联交易而受到媒体的批评。然而,与其他富豪不同的是,选择了“不接受”媒体的提问和采访。截至《长江商报》的新闻稿,记者发给汉能集团的采访提纲尚未收到回复。
然而,不管是破坏还是名誉,总是“固执地”喜欢更真实,在规则下自由行走,在争端中勇往直前。
水力发电发了大财
27年前,没有人指望李将来会成为首富。虽然他在这个位置,但他没有坐很长时间。
1988年,来自广东河源市的李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由于家境贫寒,毕业时,李大胆地向老师借了5万元钱创业。
用这笔钱,李和几个小伙伴开始了倒卖电子产品和玩具的生意。尽你所能赚钱。这样,四五年后,你已经积累了7.8亿元的资本。从那以后,持有巨额资金的李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倒挂,开始转向收购公司。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小水电蓬勃发展。在朋友李的建议下,进入了一个火热的水电行业。直到现在,汉能集团仍然坚持认为汉能的工业基础是水电。
1994年,李花1000多万元在家乡河源东江买下一座装机容量只有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从那以后,他在收购水电站方面就失去了控制。通过各种兼并和收购,他把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从几千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这一地区不仅限于河源,还覆盖了浙江、广西、云南和广东以外的其他地方。
2003年7月,李做了一个惊人的事件。他通过其华瑞集团(汉能控股集团的前身)斥资12亿元收购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娜水电站。该项目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国有能源资产收购项目。
在一系列的并购中,不得不提的是云南金水电站,这也是华瑞集团跻身百万大型水电站企业行列的原因。时至今日,金水电站仍是李的重要摇钱树。
2002年,云南省计划建设800万千瓦的水电站,李尝到了甜头,与云南省签订了总规模超过2300万千瓦的6个水电站合同。然而,困难接踵而至。随着五家国有发电集团的成立,李投资的金项目未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李因此向媒体“抱怨”,“所有部委都批准了它,只有不同意”,“因为他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做这件事”。
尽管困难重重,金水电站还是开工建设,但中国资本的持续投资越来越紧张。为了不遗余力地保住这个项目,李停止了其他在建项目,甚至把已经建成的效益好的水电站一个个卖掉。在这艰难的时刻,一位知情人说,李·“曾经写过一封遗书”。
据公开消息,“无证建筑”给李带来麻烦,银行停止向他放贷,并让他火速向法院起诉。最后,经过几场比赛,六个水电站中只有一个在开始签约时留给了李,那就是2011年投入运行的金水电站。
汉能控股集团官方网站介绍了金水电站,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千瓦时。
据业内人士透露,金水电站只是李和汉能控股集团旗下水电站的一部分。目前,汉能水电站装机容量已达600万千瓦。这些水电站已经成为李源源不断的“印刷机”,这也为他进入光伏发电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达夫于光福
依靠水电站积累的巨额资金,李开始关注清洁能源发电。随着这一转变,汉能薄膜发电应运而生。
早在金安大桥工程未完工时,李就计划从水力发电改造为光伏发电。当时,市场上光伏发电有两条技术路线:薄膜发电和晶体硅发电。与发电转换率更高、技术壁垒更低、应用企业更多的晶硅发电相比,具有独特个性的李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薄膜发电。
李对的选择并没有得到同龄人的青睐,有些人甚至嘲笑他“不是疯子就是骗子”。然而,在李看来,这种选择有另一种解释:薄膜化和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总体趋势。
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解释过他选择薄膜发电的原因——“未来光伏的概念是什么?人类像叶绿素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发电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我们可以理解人造叶绿素需要绿色植物直接利用阳光。过去,人类使用的所有太阳能都是通过燃烧的管道照射到地球上的,例如,100瓦的太阳能。我们只能通过燃烧煤和石油获得几瓦的能量。我们能从薄膜中得到多少?最高转化率为30和35瓦,转化率为30%。晶体硅可获得16和17瓦的功率,中间没有污染排放,直接使用太阳能。”
选择薄膜发电也意味着巨大的资本投资。依靠水电站源源不断的“白花花”资金,李开始在光伏领域下大力气。
像水力发电一样,李仍然采用通常的方法来迅速扩大其光伏产业。2012年至2014年,李完成了德国索利博、美国米阿索莱、全球太阳能和阿尔塔器件四家国际顶级薄膜太阳能技术制造商的国际并购,使汉能光伏产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
在投资行业的同时,李也开始布局资本市场。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香港上市公司宏发集团损失惨重,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阿波罗集团借此机会发起反向收购并借壳上市,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的前身“铂太阳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铂太阳能”)。一年后,汉能集团向铂金太阳能公司发行了25.5亿美元的长期订单,并向其发行了价值38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这意味着汉能集团提前向铂金太阳能公司贷款38亿港元,用于为自己的生产定制设备。尽管外界认为这种方法是汉能对铂太阳能的控制,但这种方法也受到了多方质疑,汉能集团曾否认这一点。但最终结果是,2014年10月,铂太阳能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经过梳理汉能过去五年的转型,花费了500亿元的价格,但与目前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场价值相比,可以说汉能集团不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企业,而且其市场价值也远远超过了中国所有同类公司的总和。
然而,汉能否认它是通过股价发家的。该公司公开回应媒体报道,称汉能在过去20年一直坚持清洁能源,并已建成一个300万千瓦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制造基地,正在建设四个全球领先的cig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汉能坚持做工业,它的工业基础是水力发电,而不是靠股价赚钱。
在争论中向前推进
李身上不乏故事。对于故事,经常会有争议和疑问。然而,在每一场争论中,李都像一个独行侠一样走自己的路。他认为,这是因为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自学了“字母”和“知道潜力”这两个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过去,他说自己的父亲作为“中国最早的个体户”,在国内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冒着很大的风险做生意,认为“路迟早会变,一切都会向前看”,这样他就可以明白,看得远,企业就能永远持续下去。与此同时,我的父亲告诉他,“购物中心有一个良好的信念,这是惊人的,但真实的”,这使我相信“诚实的力量。”
尽管如此,社会仍然更愿意将李的行为和许多争议归咎于他的个性或坚定的意志。因此,李大学毕业时就能向老师借5万元钱创业。这笔钱在1988年无疑是一大笔钱。这也是同样的性格。涉足水电之后,李多次收购,在2009年金安桥项目最困难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许多想高价购买的买家,一度红着眼睛向发改委告上法庭。正是因为这个性格,他进入光伏发电领域后,选择了技术难度更高的薄膜发电,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然而,这种性格使他更经常地陷入公众舆论的漩涡。
从水力发电开始,金安桥工程就“先建后审批”,这使他经常陷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争议之中。2009年光伏发电转型后,随着李净资产的飙升,的争议也随之增加。无论是放弃晶体硅发电而选择薄膜发电,还是资本市场上经常被质疑的关联交易,都与他的性格有关。
4月24日,《中国商报》发表了许多关于李、和汉能集团的文章,质疑他们的财富增长、光伏产业和资本运营。然而,与许多沉默寡言的富人不同,李对非常“真实”,不仅公开发表声明予以反驳,甚至拿起了法律的武器。
事实上,在一些公共场所,李也是一个不怕流言蜚语,喜欢“卖弄”的人。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也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个免费广告。复旦大学教授葛指出并质疑了他的行为。
标题:汉能掌舵人李河君揭秘:发迹于水电富达于光伏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