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89字,读完约16分钟
生病总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无论是身体本身还是金钱,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只是感冒,如果你多喝开水,多睡觉,你可能会痊愈,但如果你发烧了,你肯定不会平静下来,更不用说你的头被烧晕了,如果它烧坏了,或者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器官衰竭和小儿麻痹症,你会后悔一辈子,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立即跑到医院去找专业医生。
虽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是严重的发烧,但是没有办法去医院听专业医生的话,打点滴,开一些药来让自己安心。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一旦你选择踏进医院的大门,你注定要有一段漫长的旅程。在这个空的房间里,金钱和时间似乎在严重缩水。你见过有人在医院收费窗口和员工讨价还价吗?或者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在去医院看病后半小时内出来?此外,对于你生病的人来说,时间的轻微滴答声可能会加重你的不适。因此,此时对你来说最紧急的事情是尽快去看医生,并帮助你立即摆脱痛苦。
但现实是,你必须排队登记、就医、付款、体检、吃药和打针,这可能会让正常人发疯,更不用说你还是一个病人。如果一个医生能在这个时候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你面前,我相信真正的天使会在一瞬间变得黯然失色。
这不正是互联网+医疗保健现在要做的吗?接入互联网服务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省时间和成本。未来,普通人将逐渐享受个性化定制的医疗服务。这种情况在医学领域经常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一家名为Medical的公司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这些服务可以由专业医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治疗,而无需离开家。它在医学领域被称为优步。
医学:医学领域的超级
也许中国很多人不知道优步是什么,但每个人都知道滴滴打车软件。滴滴快的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一批有效率的用户,除了有时便宜几块钱之外,核心原因是用户将来会打车,他们永远不会经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车的情况,而且经常期待。如今,大多数出租车软件可以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出租车服务,即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服务模式。
延伸到医疗领域,它在医疗领域被称为优步,因为它提供的医疗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实现定制服务。医务人员可以为医院和卫生系统提供技术平台支持,开展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帮助医生和患者通过互联网快速联系。例如,当你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出差时,你会在睡觉前的一个晚上突然出现恶心、头痛、四肢无力和浑身冷汗等症状。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腾出精力去医院呢?
medicastapp
如果你碰巧在手机上安装了medicast应用程序,一切都会变得简单,你只需做几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两个小时内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在医生来之前,他/她会和你通过电话交流。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他/她还会远程指导你采取什么保护措施来延缓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当你在凌晨两三点钟生病时,你不必担心该怎么办,因为内科医生一年到头都在一天24小时等待。
医务人员的服务人群主要是病人和医生。对于病人来说,如果一些小病可以免除住院,他们就不会去。正如内科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大致围绕着一些疾病,如感冒、发烧、轻微外伤等。;对于医生来说,你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比如一些在家退休的有经验的专家;对于一些很难在医院挂机的著名医生来说,医生和病人都可以预约和医生购买私人时间。此外,对于一些年轻、知名度较低、经验不足的医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目标患者进行筛查,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你可以通过积累病人来增加你的经验、知名度和曝光率。
看看小组数据
美国医生一直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行医。根据sk&a公司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美国共有230,187名自由职业医生,其中52.8%为独立医生,37.1%为2-5名医生,6.3%为6-9名医生,3.7%为10名或10名以上医生;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学会的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43%的整形外科医生仍在自由执业,20%独立执业,只有8%的受访者受雇于医院。许多外国医生可以自由选择个人、医疗机构、合作伙伴等。只要他们持有合格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且他们不限于单一的合作方式。
这种服务在中国有多可行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疗行业引入市场导向的竞争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利大于弊。然而,目前在我国,医疗行业仍处于特殊的管理阶段,市场化的有效监管体系不完善,步伐相对缓慢。
例如,在我国,大多数医生受雇于公立医院,而医生更经常地被雇用为医院雇员,他们每天的固定工资是从九点到五点。然而,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分布的不均衡,病人往往不得不根据医生的时间表预约看病,而且很少有病人可以让医生随叫随到的情况。
然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善,尤其是那些争论多年的医生们,他们的做法更多了,这可以说是今年正式破土动工。自今年3月以来,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多点执业的新规定。医生可以不经医院同意去其他医院行医。同时,他们最近开始探索护士的多点实践。事实上,早在2012年,广东就开始试行医生多点执业,但到2014年底,只有3000至4000人提出申请。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虽然多点执业政策一直受到好评,并符合很多医生的期望,但仍然存在医生人数不多的情况。大多数医生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从原来的医疗单位退出。毕竟,名利是由第一家执业医院支撑的,医生和医院的约束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一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医院,有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意识。可以说,中国医生要想真正自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说,像医学家这样的医疗服务模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广泛实施。
医学反映了两国医疗服务理念的差异
虽然目前的公立医院曾经经历过几次不成功的改革,例如在以医养医的模式下,医生的专业价值往往被削弱,更多的时候被医学所取代。可以说,我们的大部分医疗费用不是支付给医生,而是支付给药品。
在中国,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医生通常很少收到咨询费,从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今年3月,珠海市卫生规划局对17家地方公立医院的收费进行了调整。总体情况如下:以三级医院的收费(也称挂号费)为例,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普通门诊的挂号费分别从8元、7元和4元增加到30元、25元和17元。此外,三级医院的住院检查费从原来的每人每天3元增加到每人每天33元,增加了10倍。
如果你去看医生,每次就诊的最低费用是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40元),晚上(晚上8点到早上8点)和周末额外收费100美元。虽然这个价格低于美国人通常去急诊的费用,但就中国目前的消费能力而言,这个价格并不高,但很高,1240元只是起价。
从这些数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调整后,诊疗费与医生的收费相比仍然是每天1240元。其中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我们的医疗体系徘徊在公众和市场之间,处于一种矛盾和纠结的状态。也许是时候探索这种市场导向的服务模式了,这样公立医院才能造福大众,而服务导向的医疗保健才能进入市场。
虽然中国有一些网络+医疗工具,如网上咨询,但与医生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例如,目前部分网上服务医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偏远的农村诊所,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医患之间对诊断问题的沟通不是很深入,无法实现相对全面的诊断。
制约医学家中国化的两大因素
医疗服务将是未来整个医疗领域的趋势,但就目前国内环境而言,除了刚刚破土的医生多点执业外,以下两个方面也制约着医疗服务的中国化:
首先,在中国,能够获得私人医生资格的全科医生短缺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私人医生通常需要全科医生。根据全科医学理论,一个合格的私人医生必须经过五年的专业医学学习,然后去医院的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学习两年,然后专门学习全科医学知识。从大学里培养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至少需要15年时间。
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分工细化,大多数医院缺乏全科医生的培养机制。因此,全科医生在全国范围内极度短缺,这已成为推动私人医生服务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这一方面。在2011年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2012年7月7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布。《意见》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人拥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未来,每名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数量将逐步控制在2000人左右,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虽然我国全科医生的服务性质与真正的私人医生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制度将加速整个医疗体系中全科医生的培养,进一步促进私人医生的市场增长。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包括医学院的培养和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可以说能够发挥私人医生专业作用的医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制约医疗救助模式中国化的一个主要核心瓶颈。
第二,中国仍然普遍缺乏私人医生的消费习惯
医疗服务是一种随叫随到的医疗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传统的私人医生服务。
在美国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在患有头痛、脑热、瘀伤、扭伤等疾病时,会拿起电话给他的私人医生打电话。半小时后,一名身穿职业制服、携带医疗包的帅帅医生出现在英雄的卧室里,随后英雄迅速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国外,私人医生不再是一个新概念。他们在美国被称为家庭医生,在英国被称为全科医生。美国有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普通美国家庭会从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医生群体中选择一名家庭医生。当他们生病时,他们将首先去看家庭医生,然后家庭医生将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将病人转到专家那里治疗。在整个就诊过程中,家庭医生只收取少量的医疗费用,其他大部分费用由保险公司报销。
私人医生的服务费用往往低于注册医院的费用,他们的收入也比其他专家低得多。2015年4月21日,医景公司发布了《2015年美国医生工资报告》。前三名医生的工资是骨科(421,000美元)、心脏病科(376,000美元)和胃肠科(370,000美元)。收入最低的是儿科(189,000美元)、家庭医生(195,000美元)、内分泌学家和内科医生(196,000美元)。
此外,美国的医疗保险费用相当昂贵,最常见的约为2000美元。因此,许多人在有一些小病的时候会选择请私人医生,以节省医疗保险的费用。美国也有一些穷人买不起昂贵的医疗保险,所以他们生病时也选择私人医生。因为,如果你一整年生病的次数少了,私人医生一年的咨询费用仍然会低于每年购买保险的费用。
因此,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私人医生不再是高收入人群的专利。普通大众,甚至是看不起病的穷人都可以享受私人医生带来的服务。不同的是,富人可以花更多的钱购买医疗保险,并获得更高端的医疗服务,比如同时拥有N名私人医生。
在这种消费习惯土壤中,医疗服务模式可以自然进行。
然而,在中国,私人医生绝对是一种稀缺资源,普通人负担不起。只有少数高端消费群体配备了私人医生。私人医生服务的概念难以推广,高成本是首要问题。不久前,杜南报道说广州的三位医生将在珠江新城建立私人工作室。每个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是收费问题。其中一名医生说,费用将根据公立医院的贵宾医疗收费标准,咨询费约为500-2000元。所有这些费用将由病人支付,不包括检查和治疗等其他费用。
私人医生的服务受到很小的限制,因为他们的医疗费用很高,而且不能被纳入医疗保险。南京医科大学卫生经济学家陈家瑛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严格意义上的私人医生的普及,中国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因此,目前中国要实施同样性质的医疗服务模式,至少要等十年甚至更久。
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医学家来说,放弃中国这样一个潜在的市场难道不可惜吗?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利用资本的力量给医生一个高补贴,就像优步在中国用资本的力量培育市场一样,医学家也可以用资本的力量培育市场,建立广大患者的认知和习惯。此外,如果不考虑普通病人,那么应该只考虑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服务的富人?或许切入细分市场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的富人可能是新的蓝色海洋
在美国,由于医疗制度和医疗文化等背景因素,医疗服务是面向全民的,而在中国,要在短时间内普及医疗服务是困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原因很简单。在中国,许多人不是缺钱,而是时间和服务都不够。
一份题为《201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的报告生动地将中国的收入水平描述为一个金字塔。在收入金字塔的顶端,有占总人口10%的高收入人群,即超过1.3亿人拥有几乎一半的国家私人财富,而美国的总人口只有3.1525亿。哪里有富人,哪里就有相应的高端医疗需求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像医疗这样的服务有一个绝佳的机会进入。
此外,根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4月20日发表的题为“先进的医疗保健使中国富人趋之若鹜”的报道,由于环境污染和慢性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美国哈佛大学的医生和价值100万美元的高价值医疗保健套餐已成为中国富人的最新必需品。显然,这个群体并不缺钱,也不缺乏健康。
据乔斯特苏利文咨询公司的统计,高端服务占中国2万亿元卫生服务市场的不到5%。因此,中国的富人只能去海外获得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对于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但是相应的国内服务却没有跟上。
此外,虽然中国的医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那么自由,甚至没有那么紧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私人医生这样的服务和需求,但这种服务的性质与真正意义上的私人医生有些不同,只有少数高端人群可以享受这种服务。
在中国,私人医生的概念来源于健康管理公司,私人医生是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之一。通常,私人医生服务的对象是35岁和55岁的富人,他们的高端客户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据了解,卫生管理公司基本上采取医疗服务外包的形式。通过与前三家医院的合作,在私人医生进行预诊断后,如有必要,成员将推荐国内外著名医生和专家,并推荐他们到各自的医院进行治疗、住院或手术。西明的奥雅俱乐部还安排了一个外国医生团队,以旅游的形式在国外提供医疗服务。
在中国,这种私人医生服务主要由一些拥有大量医生资源的中介机构提供。与美国不同,私人医生服务与医疗保险直接相关。
因此,如果医疗补助来到中国,就必须首先细分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锁定富人,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中国现有的高端医疗服务,还要提供海外医疗服务。仅这一点就比目前的国内中介机构有许多优势。毕竟,人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这是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的唯一途径。
摘要
移动医疗和私人医生服务无疑是整个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网络时代,尤其是以医生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成为解决看病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医生的现场服务也避免了一些在线会诊中存在的诊断和治疗错误的问题。在移动医疗和可穿戴医疗的不完善阶段,将在线和离线医疗服务结合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中国的医疗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未来的医生将是免费的,未来的医疗保险将更加完善和合理,这将成为公众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有力支持。未来的医学教育将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随着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整个医疗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这些服务不仅高效,而且个性化,第一个可能被激活的是私人医生
作者简介:陈根,智能服装行业专家,智能家居行业专家,科技金融评论员;他是《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的新浪潮》、《智能服装改变世界:下一个商业浪潮》、《包装设计与经典案例评论》等设计系列的作者。来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声明基本面”。
标题:Medicast:医疗界的Uber动了谁的奶酪?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6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