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32字,读完约20分钟

李连环赌博案

在大楼前,一面中国国旗和一面印有该公司英文标志的旗帜在初春的北风中猎猎。

这是汉能控股集团(“汉能集团”)的全球业务总部。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北公园,有三栋办公楼。它是这个地区最引人注目的现代建筑,以大片草坪和绿色植物为背景。以前,它们是北京奥运会的支撑建筑。2011年,经过一番改造,汉能集团成为了他们的新主人,也是唯一一家落户在这片“风水宝地”的公司。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汉能集团打造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太阳能上市公司,其名字一夜之间广为人知。

今年3月,在HKEx上市的汉能集团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简称汉能薄膜)的总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超过了中国所有太阳能企业的总市值。汉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晋升为中国首富。

几乎没有给外界太多的温暖,李和他控制的汉能集团近年来已成为商界的一匹“黑马”。对于李本人来说,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估值无疑加剧了这位新能源“大亨”的神秘感。这个故事的背景有点突兀。曾经是光伏行业首富的无锡尚德创始人石、江西赛威ldk创始人彭晓峰,如今已经破产,股价暴跌。

几乎每次面对媒体,李都把汉能集团比作“超级海军陆战队”。作为这支海军陆战队的关键火力点,李对汉能薄膜的设计目标是,到2020年,汉能薄膜将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市场价值2万亿元,利润1000亿元。

这无疑是足以撼动行业的宏伟蓝图。

如果一切按预期进行,按照汉能薄膜现有的股权结构,拥有汉能薄膜80%以上股权的李将会身价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当李在不同场合宣讲他的宏伟工业思想时,光伏产业和市场机构的疑虑从未消退。然而,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质疑和空的“攻击”,汉能集团从未倒下。

“不懂汉能的人会输得很惨。”在最近与空队的比赛中,李河君向他的对手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和过去几年一样,和他的汉能集团仍然笑到最后,给对手留下了数亿美元的损失。

然而,笼罩在汉能集团头上的谜团仍未解开,该公司仍在光环和争议的双重掩护下神秘地潜行。

“风”和“水”依次交替

李的家世频频见诸报端,但在2009年之前,汉能集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隐形富豪”似乎更符合李当时的描述。

2009年,金融危机幸存,香港上市公司宏发集团遭受重大损失。薄膜光伏组件制造商阿波罗集团(Apollo Group)借此机会发起反向收购和借壳上市,更名为“铂太阳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铂太阳能”),是汉能薄膜的前身。

当时汉能集团尚未涉足太阳能业务,已经通过水电业务完成巨额资本积累的李也深陷风电行业。到目前为止,位于云南省丽江市金沙江干流上的金水电站和其他三个水电站仍然是李带来丰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比葛洲坝还要大的金水电站,无疑是将李从家乡广东河源推上富豪榜的重要跳板。许多年以后,李谈到了这种“利润牛”。仍然很难隐藏他的骄傲。“金的每天都带来几千万的利润。"

“水电发了财之后,汉能集团一直想转型。当时汉能不叫汉能,叫华瑞集团(汉能集团的前身),风电投资在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所以李决定进入风电行业。然而,由于缺乏经验,这是一个混乱。”一位熟悉汉能集团的能源行业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回忆道。

根据汉能集团发布的官方数据,该公司于2000年开始开发风力发电,目前总装机容量为131兆瓦。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风电场位于江苏省如东县东北部,装机容量为100兆瓦;位于宁夏西北部的贺兰山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1兆瓦。

如今,尽管被光环笼罩的李长期以来一直被誉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但其水电开发后的投资经历却不像外界传播的那样光彩夺目。

2003年4月,如东县风力发电一期工程进行国际招标,汉能最终以每千瓦时0.368元的最低价中标。这一投标价格也阻止了所有主要的中央企业和外国风力发电公司同时参与投标。

然而,中标后,汉能集团立即陷入融资困境。例如,如东县政府的一名官员告诉《中国企业家》的记者,汉能集团中标后,各大银行对其进行了评估,认定汉能集团在投标价格方面完全无利可图。后来,骑虎难下的汉能集团试图提高电价,但遭到国家发改委的强烈反对。

“他们显然准备不足。如果他们报价,他们可以随意改变。他们每千瓦时的成本价格约为0.4-0.5元,该项目启动后损失了数千万。”这位官员说。

事实上,汉能集团以低价中标如东县最好的风力资源。然而,为了控制损失,汉能集团不得不缩减衣服,并在成本上节食。原80米高的风力涡轮机塔架被人为降低了10米,这大大降低了其风力涡轮机发电效率。

“汉能集团以前从未从事过风力发电,也没有经验。它占据了如东最好的风力资源,但由于运营问题,它节省了投资。它不仅降低了风力涡轮机塔架的高度,而且还选择了错误类型的风力涡轮机。”如东能源局副局长李长华证实了这一事实。

李带领汉能集团押注风电行业,这似乎是他开启资本赌博的第一步,而东风项目的失败无疑是汉能集团放弃风电行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在整个公司的资产中,风电行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光伏行业一直在亏损。实际的利润来源是老板发了大财的几座水电站。”汉能集团的一名中层成员告诉《中国企业家》。

然而,长期以来对守护四座水电站不满的李却开始了第二轮赌博,这个节点出现在2009年。

当时,在无锡尚德、赛维等明星公司的帮助下,“光伏概念”无疑是煽动资本市场的关键词。当投资者蜂拥而至时,在风力发电行业受阻的汉能集团立即将其扼杀。在被阿波罗集团反向收购后,瞄准了铂太阳。

2010年,汉能集团向铂太阳能公司发出了高达25.5亿美元的长期订单,成为汉能集团进入光伏行业的重要跳板。

对于5年前的这笔交易,一位熟悉汉能集团的光伏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铂太阳能根本没有完成实际订单量。经营高订单业务的原因主要是为后续汉能集团搭建融资平台铺平道路,而不是实际生产经营。“只是制造一个假象。”

事实上,除了数十亿美元的订单之外,汉能集团还向白金太阳能发行了38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这意味着汉能集团已提前向白金太阳能借出38亿港元,为自己生产定制设备。

”当时,李与铂太阳的老板签了协议。不知道如何签署协议条款。然而,李通过这次资本运作控制了铂太阳,而且是零成本。这项交易后来受到质疑。”一位熟悉汉能薄膜业务的能源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

2014年10月,铂太阳能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作为实际控制人,李向外界展示了这是一家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光伏公司。虽然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但它仍然不能阻止李跳进一个陌生但足够新的世界去创造。

外界所知的汉能集团并不是全部。市值数千亿港元的上市公司只是汉能集团的一个方面。

2013年8月,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向汉能商业航空空有限公司颁发ccar-135 空航空公司运营证,汉能集团也进入中国高端业务Aviation /きだ

“汉能薄膜只是该集团资产的冰山一角。因为它是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对它很熟悉。除水电、风电、光伏、节能减排外,集团还拥有空航空公司、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等汉能集团的一名中层经理表示。

“汉能集团的核心资产和李的私人家庭仍然是发了财的水电站。其他企业似乎有大盘子,但它们实际上是“虚拟货架。”另一位了解汉能集团的光伏人士补充道。

2000亿英镑的赌博

如果说进入风电行业是李的第一局的资本博弈,那么进入光伏行业则是汉能集团的第二局。不过,与十几年前相比,这一次李已经开出了更高的筹码。

在借助白金太阳曲线成功进入光伏行业后,李从不吝啬的公开表达对光伏行业投资的热情,以至于其他在光伏行业工作多年的同行甚至用“疯子”这个词来形容其扩张。

与李关系密切的人士向该杂志透露,自2009年以来,李经常走访许多省份的地方官员。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宣扬一个庞大的太阳能计划——最终目标是达到10兆瓦的产能,短期目标是到2012年达到3兆瓦的产能,总投资2000亿元,“杀死英利”,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造商。

他成功的游说名单包括海南的海口、四川的双流、广东的河源、浙江的长兴、山东的禹城、江苏的南京和邳州,以及武进和黑龙江的双鸭山。

曾与李打过几次交道的一位政府官员回忆起他对李的印象:“李很自信,对自己坚持的方向有坚定的信念,口才很好.说到兴奋,它是无止境的、有感染力的。”

然而,对于李和汉能集团这两位之前没有光伏产业经验的同行和投资者来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除了他们的投资毁城拔寨外,更让人费解的是李在晶体硅电池和太阳能薄膜两条技术路线中选择了前景不确定的薄膜技术。

在光伏产业中,晶体硅电池和太阳能薄膜被分成两派。多年来,这两种产品一直围绕生产成本和转换率展开竞争。前者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也高。相比之下,汉能集团选择的薄膜技术材料成本低,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转换率也较低。此外,因为薄膜模块需要更大的面积来吸收太阳能,所以它也增加了土地占用,并且其整体投入成本也更高。

李河君连环赌局:多地光伏项目破灭 真正财力成谜

”当时,当李决定拍电影时,集团高管们持反对意见,但李还是不得不这么做。当全球光伏产业在2012年几乎崩溃时,该集团最终通过资本运营向上市公司发出了数十亿美元的订单。至少在账面上,它拯救了上市公司的生命。”汉能集团一位退休管理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

事实上,汉能集团在薄膜技术上近乎赌博的赌注也让外界充满了疑虑,但李似乎更信任自己的判断。

“薄膜电池被称为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但现在这项技术尚未最终确定。在中国从事薄膜电池生产的企业实际上日子并不好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会长孟祥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许多光伏行业工程师的专业意见也支持这一点。“薄膜发电技术的转换率相对较低,而且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正在下降,不到10%。”

即便如此,在薄膜太阳能上押下巨额筹码的汉能集团,已经引发了一场投资狂潮。

自2009年以来,汉能集团已在全国建立了九个生产基地。此外,最引人注目的时期是2010年。从那年的1月到11月,汉能集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投资了8个太阳能发电项目。据《中国企业家》不完全统计,总投资高达13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英利作为国内太阳能企业的传统“老大哥”,产能是汉能集团的十倍多,但目前只有七个生产基地,而李的推土机扩张更是立刻引来外界对汉能集团现金流的质疑。

按照李的构想,他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太阳能薄膜产业链:从和生产线的设计到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的生产,到光伏电站应用这一技术,到并网发电,再到获得国家电价补贴,从而实现从投资到收益的闭环链条。

然而,汉能集团的“雄心”也是市场上其他光伏公司的产业梦想。然而相比之下,李却迫不及待的泰然自若。

“汉能未能按常理出牌,这是一个失误。国内有薄膜业务的公司,包括新奥集团和郑泰集团,这么多年都没有看到大的突破,所以汉能在业界的声誉不好。更多的人仍然认为他在玩of'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一家国内一线光伏公司的副总裁评论了汉能集团的薄膜策略。

面对外界的不断猜疑,汉能仍坚持在中国完成大规模布局,同时开始将触角伸向海外。

2012年3月,汉能集团收购了德国q.cells se公司的子公司solibro gmbh。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汉能集团还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米阿索勒公司,之后美国阿尔塔设备公司和全球太阳能公司相继被其收购。

在这四家海外公司中,以GaAs高效柔性薄膜技术为主的美国alta devices和美国miasole无疑是汉能集团试图嫁接技术的新跳板。在业内光伏工程师的眼中,这两家公司的研发技术确实代表了太阳能领域的世界顶级水平。

汉能集团的官方宣传材料也没有掩饰对这两家公司的赞扬,称美国米阿索勒公司的铜铟镓硒(cigs)组件经过德国弗劳恩霍夫ise认证,最高转化率达到21%;经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的砷化镓(gaas)组件最高转化率达到30.8%,这也是薄膜发电技术最高转化率的世界纪录。

即便如此,通过收购获得领先技术的汉能集团仍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瓶颈。“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公司的产能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汉能的需求,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熟悉汉能集团的人士表示。

汉能集团的内部经理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公司以前的运营本身并不好,但技术还不错。李全部收购,但几家公司的产能总和非常有限,与汉能3gw的目标相比,这只是九牛一毛。”汉能集团的一名中层经理表示。

不过,这仍然是李在和汉能集团这场赌博游戏中的一张关键牌,但李不敢把它扔出去。

“以前汉能希望将生产线引入中国,但一旦建成,它将继续投资,而且由于成本高,只要建成,它就会亏损,所以汉能一直拖到今天。”汉能集团一位退休管理人士表示:“最关键的问题是,李有这么多钱吗?”

游戏还没有结束。

首都象棋比赛

48岁的李似乎对自己的商业交易能力非常有信心。当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有人问他是否是天生的领导者,他肯定地回答了两个词:是的。

虽然与他接触的人和汉能集团的员工对李有不同的看法,但李在商业领域高超的操作能力是大多数人不得不佩服的品质之一。

“不管外界说他是‘骗子’还是‘疯子’,有一点你必须承认,他的确是一个精明的资本运营大师。即使全世界都在质疑他所谓的关联交易,也没有人能指出他违反了哪条规则。”一位一直密切关注汉能薄膜股价的香港机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今年1月,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质疑汉能集团的崛起背后有一系列“不寻常的做法”,上市公司汉能薄膜的关联交易是质疑的焦点。

在查阅了汉能薄膜发布的财务报告后,《金融时报》指出,自2010年以来,汉能薄膜实现总收入148亿港元(约合19亿美元),但“几乎全部来自向母公司汉能集团销售设备”,李通过汉能集团持有汉能薄膜73%的股权。

此后,英国《金融时报》陆续发表文章,称对汉能薄膜过去1.4亿单笔交易进行梳理和分析后发现,在过去两年中,香港股市几乎每一个交易日的下午3: 50都是汉能薄膜“财富飙升的黄金时刻”,并质疑其股价波动背后的操纵嫌疑。

然而,针对英国《金融时报》提出的诸多问题,汉能集团发表了一份书面声明:作为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东,我们集团没有进行任何所谓的“托市”或提高股价。股价波动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持续的环保和新能源政策,以及沪港通带来的资金南下。

然而,对于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汉能薄膜首席执行官戴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我们目前的客户是我们的大股东,这让别人产生了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汉能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有许多关联交易,但这仍不足以构成其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理由。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关联方交易并非不可能。在披露、公平和董事会批准的原则下,它们是可能的。此外,尽管主要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发行公开股票。不低于25%,但如果是大盘股,允许低于25%。”一位曾为美林工作的金融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事实上,李在汉能薄膜的持股比例是多少?这似乎是汉能电影的另一个谜团。根据披露的最新数据,李在汉能薄膜的持股比例为80.75%,持股数量约为336亿股。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李在的持股比例为73%。

值得注意的是,汉能集团的许多内部人士和接近汉能电影的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李河君对汉能电影的实际控制权必须超过80%”,这也是该组织多年来试图收购空汉能,但未能如愿的真正原因。

“绝大多数选票都被李及其嫡系所控制。空怎么做?”汉能集团的一名内部人士表示。

汉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李还通过关联公司控制了汉能薄膜至少10%的公众股,这意味着李在汉能薄膜的实际持股比例接近90%。

鉴于上述信息,中国企业家未能获得汉能集团的正式回复,也未能获得相关公司的相关详细信息。

资本市场的高超技术只是李经营汉能集团这个大游戏的一部分。再说,李在资产部门的布局上也是如鱼得水。

目前,汉能集团有9个集团,即汉能发电集团、汉能新材料产业集团、汉能高科技能源产业集团、汉能光伏产业集团、汉能光伏发电集团、汉能光伏建筑集团、汉能减排服务集团和一个全球R&D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只是汉能集团太阳能业务的一个分支,其在中国建设的其他光伏电站项目的资产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汉能集团直接投资的。因此,李也为汉能集团的太阳能业务建立了一个闭环,但只留下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向外界展示其高额利润和漂亮财务报告的窗口。

“汉能集团不断向汉能薄膜下订单,汉能薄膜的产品出售给汉能集团直接投资的电站。该电站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任何信息。因此,你很难通过正常渠道。汉能的实际收入。”香港机构消息人士称。

汉能集团内部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汉能集团除了向上市公司注入9个国内生产基地外,还负责光伏电站的管理和运营,对发电集团的实际运营情况知之甚少。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汉能薄膜首席执行官戴也拒绝透露母公司汉能集团拥有多少座太阳能发电站,以及这些发电站的运营利润。

汉能非常重视维持高股价,而连锁游戏的另一步可能是通过其控制的投资公司在一级市场进行新的资本运营,以股权质押融资。

然而,熟悉香港资本市场规则的金融人士透露,香港绝大多数券商不接受汉能薄膜的股权质押融资。"个人接受的估价也低于30% . "

汉能集团官员也没有对此消息给予积极回应。

“双面”汉能

没有必要承认汉能集团已经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公司。在经历了光伏行业的几次大起大落后,“汉能”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标签。

另一方面,公司的真实财务资源无疑是外界广泛批评的焦点之一。汉能缺钱吗?

在汉能集团与地方政府讨论合作时抛出的2000亿光伏“帝国”中,倡导三方共同投资的运营模式:汉能集团、地方政府和银行各出资三分之一。

不可避免的历史背景是,汉能集团是在“4万亿”经济刺激高潮时进入太阳能行业的,与当地政府吸引投资、重振地区活力的呼吁相吻合,所以汉能集团去了一个和平喜庆的地方。

后续的故事远不如最初的美丽。

作为汉能集团全国九大生产基地之一,其薄膜太阳能R&D和山东省禹城高新区制造基地是山东省德州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山东省政府引进的最大单项科技项目。

五年前,2010年11月,当禹城市委领导到北京与李签订协议时,一起去过那里、现在仍在禹城工作的禹城政府官员可能没有想到。许多年后的今天,汉能集团已经离开这座城市,对太阳能没有任何工业梦想。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禹城市政府的一名官员透露,汉能集团在当地的项目落地时,当地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向汉能集团担保了8亿元的贷款,但截至目前,汉能集团仍欠7.8亿元。

“政府不值得损失,但它焦虑却无能为力。”这位官员说。

事实上,汉能集团给山东禹城留下了更大的压力。

根据禹城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透露的信息,汉能集团承诺投资32亿元建设禹城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根据三方联合投资模式,除贷款担保外,禹城市政府还向汉能集团拨付了数亿元配套资金。此外,中国农业银行(报价601288,咨询)德州分行还向汉能集团提供了5亿多元的贷款承诺书。

曾经设想的愿景没有实现,骑虎难下的禹城市政府也在受苦。

禹城市政府工作人员向《中国企业家》记者透露,2013年,汉能集团在禹城项目中缴纳的税款仅为20万元。"这是一个未披露和确认的数字."

一个稍微引人注目的细节是,自从汉能集团引进电影制作基地以来,虞城市花费了大量的地方财政。虽然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实行了工资改革,但“禹城的公务员在项目实施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只增加了工资。”每年只有一百元左右。”

汉能集团似乎给禹城市政府留下了不止一个问题。根据双方当年签署的协议,汉能集团除了在当地建设太阳能薄膜生产和研究基地外,还将在禹城市以西15公里的方思镇建设一个光伏电站,该项目已经停顿了很长时间。

“该协议于2010年11月签署,但尚未开始。去年夏天,政府力促公开工程监理招标,并稍微推动一下。”虞城县政府工作人员说。

在汉能集团描绘的2000亿宏伟蓝图中,宇成光伏梦想的破灭并不是一个个案。

2011年,汉能集团与江苏邳州通过同样的程序进行谈判。双方签署协议后,汉能集团向邳州市政府提出16亿元启动资金。然而,由于后者无法借这么大一笔钱,它求助于徐州市,一个更高一级的政府。最后,在徐州市的协调下,徐州市政府出面以汉能集团的部分政府资产作为抵押,向汉能集团提供这笔资金。

现在,像禹城的情况一样,汉能集团在邳州的项目仍在苦苦支撑。

“汉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资源的企业之一,”鸿亚发电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文萍表示。“汉能的项目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是普通企业力所不及的。”

最艰难的时刻总会到来。

《中国企业家》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证实,一直充当汉能集团背后金融支持者的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下定决心,“钱”无疑是影响汉能集团未来走向的最迫切的字眼。

2011年11月,汉能集团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发展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后者将向汉能集团提供总额为3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此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还向汉能集团提供了43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CDB已经取消了对汉能集团的贷款,因为汉能下方电站的实际发电量与最初承诺的数据不符。”一位了解汉能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

这一消息也得到汉能集团内部管理层的证实,但《中国企业家》的记者没有得到汉能集团的积极回应。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或许是对汉能集团现状最恰当的描述。

然而,对于李,这个从不吝啬的表达自己对光伏产业投资热情的富翁,依然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在他配有稀有红木家具的豪华办公室里,来自不同城市的政府官员和银行高管仍络绎不绝。

熟悉李的人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很深的有很强的家庭观念。每年,他乘坐湾流g550私人飞机抵达广州,然后开车回到广东河源的老家,在那里他忠于孝道,看望亲戚朋友。

"至少在他的家乡,没有人会怀疑他的力量和才华。"认识李的人都说。

标题:李河君连环赌局:多地光伏项目破灭 真正财力成谜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