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9字,读完约7分钟

2018年8月29日,东盟国家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示范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气象局提供)

风云气象卫星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又一张“中国名片”,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和遥感应用服务,在建立国际用户应急保障机制、开展多层次科技人员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感谢中国为促进区域气象合作和提高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所做的重要贡献。”

“中国对非洲的气象援助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捐赠的风云卫星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纳米比亚气象部门对热带气旋和其他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及其农业生产服务能力。”

在最近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18届世界气象大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官员和一些国家气象组织代表高度评价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气象科技服务,认为中国在气象服务和气象卫星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全球气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灾害数据库的统计显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其中气象灾害占大多数。这些地方大多是沙漠、海洋、高原、山区等无人居住的地区,在气象观测中有许多盲点,因此成为天气预报的短板。在“外层空间”运行的气象卫星可以对大气层进行全天候和三维观测,清楚地捕捉风和云的变化,有效地弥补地面观测的短板。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中国有意愿和能力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气象支持服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魏说。2018年6月10日,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承诺“愿意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信息走廊,发展空间合作,推广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为阿拉伯国家建设服务”。同年9月,气象卫星合作被列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的重要组成部分。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做好安全服务,优秀的技术是基础。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有8颗卫星在轨道上,能够及时有效地观察全球和区域范围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环境事件。为使风云气象卫星更好地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2018年4月24日,中国气象局建立了“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护机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遭遇台风、暴雨、强对流和沙尘暴等灾害时,可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申请启动该机制。中国气象局将调动风云气象卫星值班。每隔5-6分钟对受灾区域进行一次高频次区域观测,并对图像和定量产品进行处理,为防灾、减灾和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应急保障机制建立后仅一个多月,国家航天局和中国气象局决定将原本位于东经86.5度、西经79度的FY-2 H卫星转移到东经79度,使FY-2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能够有效覆盖中国全境、“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印度洋以及大多数非洲国家。

准确的服务共享数据结果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已经成为全球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重要来源,全球应用服务的潜力已经逐步释放。

截至今年6月中旬,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增加到98个(包括72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19个国家通过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实时接收风云卫星数据,29个国家建立了风云卫星数据直接接收站,26个国家注册为“风云卫星防灾减灾国际用户应急保护机制”用户,许多国家部署了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平台,为当地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2018年9月14日,为应对越南应对台风“山崎”的需要,中国气象局首次启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支持机制服务,对风云2 F卫星进行加密观测,向用户提供478条加密观测数据;

2018年10月30日,为应对於菟台风,云风2号f星和云风2号h星同时加密观测,为用户提供736条加密观测数据;

2019年3月14日,强烈的热带气旋“伊达”袭击了东非的许多国家。风云卫星在灾前预警和灾后分析服务中发挥了辅助作用。莫桑比克气象局局长阿德里托·费利克斯·阿拉莫格表示“感谢中国气象局为我们提供气象卫星产品”。

“建设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已成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举措,是增进了解和信任、加强全面交流的和平友好举措。我们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更好地为‘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服务。”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说。

杨军透露,中国气象局计划与相关国家合作,每年为一个关键地区开发适应性卫星遥感产品。产品将以台风、暴雨、寒潮、强对流等天气系统和植被、水情、火灾、雪灾等环境灾害监测为重点,逐步形成风云卫星遥感的国际服务标准和相应的产品标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商,获取用于卫星遥感定量产品校准的地表数据和观测数据,形成遥感产品质量检验和分类、应用和反馈、再改进机制;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研发面向服务对象需求的“云+端”国际气象卫星应用平台和数据采集平台,并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今年6月13日,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刚刚签署了中国气象局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紧急情况部关于风云气象卫星服务的合作协议。杨军对记者表示,中国气象局还将重点开发雪盖、洪水等中亚国家定制的气象卫星服务产品,并将根据地面数据和国际用户反馈的观测数据对气象卫星产品进行真实性检验。同时,中国气象局与非洲、阿拉伯国家、亚太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在气象卫星数据和应用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互操作性是否增强了应用程序级别

随着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除网站外,用户应用平台还拥有多种平台,如移动应用和微信小程序,同时升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定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去年7月至12月,中国气象局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发放了风云卫星数据和产品需求调查问卷。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国家提供了反馈。2018年9月,中国气象局组织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服务上海合作组织对接会,介绍风云卫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会后,收集了各国的需求和建议,为用户应用平台的升级改造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给人鱼,也给人鱼。中国气象局不断努力提高风云气象卫星的用户数据采集能力和数据应用水平。

去年6月27日,中国气象局开设了“风云四号”卫星产品应用国际培训班。共有来自蒙古、阿尔及利亚和朝鲜等15个国家的22名国际受训人员参加了这一培训课程。

沙特气象和环境保护局的三名预报员参加了培训,他们说:“利用卫星监测和跟踪台风等天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及时通知市民,提醒他们防备暴雨及其他天气,以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

“通过国际培训班、奖学金和双边交流,中国气象局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卫星遥感人员的合作和业务技术交流。我们还在“一带一路”地区建立了国际视频咨询机制,开发了遥感应用培训在线课程,为各国技术人员提供了风云卫星遥感与应用培训的最新科技成果。”杨军表示,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编制培训材料和手册,资助相关国家的气象研究人员来中国学习和培训。同时,将派相关技术人员赴五国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支持,不断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气象遥感应用领域的实力。

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职责:吴迪

标题:丝绸之路气象服务展示中国的承诺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