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3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江苏恒通光通科技园参观班学生访谈。记者王树斌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为期两周的中国之旅后,“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二阶段短期考察圆满结束。11月2日,来自欧亚、西亚和北非19个国家的39名编辑和记者在参观课程结束时分享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这个中国是他们用双脚测量,用双眼检查,用镜头捕捉,用笔和键盘记录后的真实体验。
"仅仅两周就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
“仅仅两个星期就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我想说的是,中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演讲公司业务经理乌门图里·布拉克斯·叶娃的毕业演讲具有代表性。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符合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变化的时代要求,也符合所有国家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经过六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媒体在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23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一次理事会议在《人民日报》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向会议发来贺信,标志着“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问班是落实“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宣言精神的重点项目。访问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人民日报对外交流合作部)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第一阶段于9月16日至28日成功举行。
第二次参观课将于10月21日开始。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参观班的学生们去了中国的不同地方,从胶州湾到黄河岸边,从富饶的土地到长江以南的水乡。他们看到、听到、感受到了感人的中国故事,尝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感受到了新时代的中国体验。《一带一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第三只眼睛的中国制造》和《兄弟中国,我们的骄傲》...毕业典礼上播放了一段金融媒体记录访问结果的视频,让学生们回到了难忘的旅程。
"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也是媒体合作的结果."
在毕业典礼上,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方江山为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中国传媒大学向学生赠送了习近平《习近平治国论》的阿拉伯文和俄文版本。人民日报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的章程。
在现实中求发展,在深度中求活力,在细微中见真诚,访问班赢得了国外媒体同行的深刻认可。
这两次访问汇聚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46个国家和97个媒体的近100名资深编辑和记者。在短短两个月内,联盟成员从86个国家的182家媒体扩大到97个国家的204家媒体。
“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也是媒体合作的结果。正如《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宪章》所倡导的,我们希望在人员培训和内容合作方面进行合作,发出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声音。”突尼斯民意组织主席默罕默德·汉卢的话表达了来访学生的衷心祝愿。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联盟应该做的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一个共同的花园、一个和谐的家庭,让越来越多的媒体能够平等地交流,让丰富多彩的文化能够相互辉映。
“携手建设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
沟通是理解的起点,理解是相互信任的开始。十几天的亲身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对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眼见为实。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的中国。”摩尔多瓦宗教间新闻社主席亚历山大·塔纳斯说。
这个访问班的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的实地访问推翻了先前传闻中的“先入之见”。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的主编塔季亚娜·苏多科娃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些国家误解了中国的发展。苏丹报纸记者苏珊·哈利法说:“我深深感到,中国非常重视对话和交流,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朋友圈’,成为许多国家最喜爱的朋友。”。
埃及《消息报》外事司司长侯赛因·阿卜杜拉莱说,基于互利合作和自愿参与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开辟了新的前景。侯赛因说:“我希望阿拉伯国家与中国携手合作,为一带一路的共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哈萨克斯坦通讯社评论员凯末尔·马山洛(Kemal Mashanluo)坦率地说:“这次学习之旅让我们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了关于中国的客观和真实的信息,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性。”俄罗斯塔斯社编辑德米特里·温格尔(Dmitry Wingel)用他在访问期间看到的蚕蛹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丝绸,以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壮大愿景的隐喻:“建设一个“一带一路”,为人们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
新闻媒体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增进各国人民理解和友谊的重要纽带。十几天的共同生活和相互学习在全世界媒体人的心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在离别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愿意与他们分离,憧憬着未来:一起搭建这座媒体交流的桥梁,让共同的机遇和繁荣之路把“一带一路”建设得越来越宽。
职责:吴迪
标题:国际: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