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消除同质竞争,强化各自的差异化长板,使共性与个性互补,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集聚与辐射互补。

“上海新临港区将从一个空的角落变成杭州湾枢纽”,“南通新机场给南通带来了一个“世界级”的发展机遇”,“七个城市加入长三角,安徽正在全面“崛起”上海-周-永跨海通道是一座经久不衰的桥梁”...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长江三角洲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它拥有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长三角是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他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要努力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配合。《规划纲要》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的布局空”。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地理上的邻近、习俗和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似的基因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综合开发的初步原型。但是,区域发展还不够均衡,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高,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如何真正成为国家发展强大而活跃的增长极,如何建设国家优质发展示范区,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和竞争力,提高经济集聚、区域互联互通和政策协调效率。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细读这份《规划纲要》,可以看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在轨道上建设长江三角洲”意味着紧密结合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将在地理意义上相互跟随。“共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共同创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国家原始创新的源头即将出现。“共同努力保护重要生态空区间”意味着各方将重点保护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并保持同步。“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 1以内,中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缩小到1.2: 1”,这意味着一体化发展不仅面向城市,也面向城乡一体化发展,面向共同富裕,实现包容性、便捷性和共享性发展的目标清晰可见。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效应,其中“一体化”和“高质量”是关键。高质量的集成意味着它绝不是“相同的”。相反,它尊重差异,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相互合作。这一点在《规划纲要》中有明确的反映。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提高城市能源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负担并不轻松。只有这样,上海才能“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浙江和安徽各有优势。因此,要“加强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如果说以前的区域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锦标赛模式,那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消除同质竞争,强化各自差异化的长板,发挥共性与个性的优势,将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在集聚与辐射上互补,真正实现“1+3>4”。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地理一体化的示范区的划定,更是合作机制的协调和制度建设的探索。可以看出,从推动“大幅度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到争取“更加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从探索“建立城市重大问题重大项目联合咨询建设机制”到“实施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规划纲要》中“机制”和“制度”等关键词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对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突出制度建设主线”的改革理念。这对于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系和路径模式,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改革不会停止,开放不会停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在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继续引领全国,不断改善中国改革开放的布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

职责:吴迪

标题: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高质量。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