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5字,读完约4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在看似活跃的资本市场背后,有一个残酷的利润现实。据了解,目前,国内许多影视城项目的运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与横店影视城欣欣向荣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地的大、小型影视拍摄基地大多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山体滑坡,整体运营冷清凄凉。
放过80%的影视城损失
据了解,许多影视城建成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十多年没有改造,对剧组和游客都没有吸引力,最终陷入困境。以云南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为例。那一年,“天龙八部”在那里出名了。然而,一旦电视剧的流行结束,就很难借助电视剧的流行来吸引游客,影视城也就闲置了。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2500多个主题公园锁定了150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无法收回投资。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影视中心此前的调查数据,国内只有5%的影视基地能够盈利,15%的影视基地勉强温饱,其余80%处于亏损状态。
“每个影视城和影视基地都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四处招揽制片人,寻找工作人员进入。他们的租金非常便宜,他们希望通过衍生品行业赚钱,但大多数都没有成功。”北京天创影视总裁石力斌表示,几乎所有的影视城市都在模仿横店,但它们都被模仿过,从未被超越过。
北京先锋派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其奥秘在于横店影视城形成了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以低成本、大投资吸引剧组,吸引游客、粉丝、临时演员、演艺人员等。通过创作著名的影视作品,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会展业、演艺培训等行业的发展,创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但这恰恰是其他影视城市所没有的。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层出不穷的影视城项目陷入了“人人都想成为另一个横店,但实际上只有一个横店”的发展周期黄一惠说,每个影视城都应该差异化,找到自己的内容特色,并依靠哪些卖点来吸引人,这是影视城成功的关键。
不仅影视城的运营令人担忧,就连电影业本身也长期深陷利润困境。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作为行业中的下游产业,影视城表现低迷,直接传导到上游产业,加剧了难以盈利的格局,使得大多数影视剧难以收回投资。
投资于萧条还是陷阱?
在黄一惠看来,尽管资本热潮正在飙升,但它仍是一个具有巨大风险的行业。国产电影和电视剧都可能有这样的失败率,但电影看起来更残酷,因为它们完全被电影票堆积起来。
据报道,自去年以来,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影业已被停牌一段时间。虽然阿里布局影视娱乐产业的雄心已经被披露,但马云的电影产业布局在停牌近半个月后才引起公众的质疑。与此同时,有传言说“马云不懂电影,去年亏损了4亿”,“阿里花了200亿元,还没有确立在娱乐圈的话语权”。尽管马云没有对此做出公开回应,但公众普遍对阿里赢得影视业投资的机会表示担忧。
此外,这种担心以前一直存在。有迹象表明,早在三年前,江苏省无锡市就投资100亿元建设了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又称“华莱坞”),以发展影视产业,这被广泛质疑和认为是一个“圈钱占地”的重复建设,甚至是一个“追求面子”的表演项目。
人们普遍认为全国有太多的影视基地。除了少数几个影视基地还能盈利外,绝大多数的影视基地都在空空徘徊,这里应该只是影视的“故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认为,在中国经济走弱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建设“好莱坞”,浪费稀缺的土地和资金。
那么,电影和电视行业在建设中赔钱的方法在哪里?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黄一惠说,“要投资影视行业,首先要看团队,找到有经验的公司,因为在这个行业,整合资源的能力非常重要;二是看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大多数影视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版权盈利模式。然而,在中国,一些影视公司并不依靠市场赚钱,而是依靠政府的激励来生存。这样的企业没有可持续的管理。能力,不可能实现良性循环,投资者最好不要碰。”
“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应该回到发展影视城的原点,不管他们是在盲目地做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他们都应该对这个项目进行反思。无论是影视产业集群还是影视主题旅游。”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表示,已建影视城项目需要对规划的核心资源进行重新定位,以避免空的最终结果。
标题:资本热潮汹涌 影视业陷“十投八亏”怪圈:赔多赚少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