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5字,读完约5分钟

垃圾分类看似琐碎,但实际上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记者近日在浙江省金华、杭州、绍兴等地调研了解到,浙江省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垃圾分类,通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创新处理模式、并联奖惩机制等,从源头上做好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垃圾分类在全国的推广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围城》迫使“垃圾革命”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农村地区,几乎每个家庭门前都有一个蓝色和一个绿色的垃圾桶,用来区分“不腐烂”和“腐烂”的垃圾。然后,村里的清洁工收集“腐烂”的垃圾,倒入阳光堆肥室,在那里被消化并制成肥料,然后返回农田。对于“非腐烂”垃圾,第二次分为“可销售”和“未售出”垃圾,“未售出”垃圾通过城乡卫生一体化系统集中处理。

全国垃圾分类推广仍需咬“硬骨头”

“这是被逼出来的,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不治理的地步。金华市从2014年开始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目前,它们节省了近40%的处理成本,最大垃圾量可减少7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金华市委员会主席陶成华说。

早在17年前,中国就率先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开展了“城市垃圾分类”试点。今天,这一艰难的探索仍在进行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围城”和“垃圾下乡”已经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数据,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如果用一辆载重2.5吨的卡车来运输垃圾,这辆卡车的长度接近504,000公里,可以绕赤道12圈。

垃圾处理链的梳理一般包括收集、运输、运输和处置四个环节,垃圾分类是优化垃圾处理链的重要环节。为此,浙江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截至目前,浙江省11个区市都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超过50%,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3%;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有4500个省级试点村,90%以上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在行政村处理。

因地制宜确保垃圾有效分类的创新方法

在金华市靳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当记者看到67岁的村民吴美华时,她正把韭菜和塑料包装纸放在门口的蓝绿垃圾桶里。“我们已经做垃圾分类两年了。这很简单。它将被放入腐烂的绿桶和腐烂的蓝桶。”吴美华说道。

在绍兴诸暨市环东街路罗山新村入口处,有一个占地约20平方米的垃圾回收站。方晓华是村里负责垃圾收集和清除的清洁工,挨家挨户地从500多名村民那里收集垃圾。“我们将把腐烂的垃圾拖到处理站,经过一两个月的发酵后用作肥料。”方晓华说。

金华市农办副主任郑骏捷表示,金华等地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试点项目,是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回归传统智慧,探索简单易行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不落地”的转移方法,以及发动和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

此外,浙江各地还通过积分换奖、实名登记和“红黑名单”等多种方式,确保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杭州下城区赵辉街的七个社区发起了一项活动,为正确分类垃圾交换奖励。收集饮料瓶、电池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废料的居民不仅可以获得比亚迪的汽车使用权和苹果手机,还可以在超市和与社区合作的商店直接使用它们。

“硬骨头”在全国推广中仍需咬

垃圾分类作为最典型的公共管理问题,是全社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这必须由包括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各级共同完成。没有一个政党,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弥补环境短缺的背景下,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仍需啃“硬骨头”。

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住房和建设部联合发布文件,明确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将得到有效分类,在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率将达到35%以上。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华说,改变居民的意识和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有必要通过监督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形成良好的群体生活习惯。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向于呈现一种物理上的“纠缠状态”,即已经开始分类的人会因为不分类的人而改变习惯,这种情况会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暂时从事“运动”是绝对不可能的。他说。

全国垃圾分类推广仍需咬“硬骨头”

然而,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对简单相比,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的建立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如垃圾量大、公民意识不足、缺乏约束机制、市场适应性和技术路线不明确等。

“目前,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住宅区基本上依靠物业意识,住宅区的清洁工进行二级分类。然而,事实上,这种方法只能处理评估和治疗症状,而不是根本原因。”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督中心分类指导处处长曹表示,希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居民个人,基层宣传、指导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职责:胡彦明

标题:全国垃圾分类推广仍需咬“硬骨头”

地址:http://www.jcpa.cn/blgxw/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