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1字,读完约4分钟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创森”一词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简称。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构建和修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自2004年森林城市建设启动以来,13年来中国森林城市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76个城市开展了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其中96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时强调了“四个努力”,即“促进土地绿化、提高森林质量、发展森林城市建设和建设国家公园”。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改革实施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建设森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其地位日益突出。

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所说,建设森林城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情怀和责任,成为体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

政府的领导赢得了人民的心。

谈到森林,大多数人直觉地认为,即使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荒山、荒野进行植树造林,所建的“生态果实”也远离人类住区,使城市居民难以直接享用。

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大胆创新。

“当时,主要的‘集中一个主题,做好两件大事’正在积极进行。”张建龙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认真做好“大地绿化”和“心中播种绿色”两大活动。

今天,森林城市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全国党委和政府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

为推进城市森林建设,许多城市成立了以市长或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级“创森”工作领导小组。新增森林绿地面积已被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成为人民群众每年做出的承诺之一。公众也以各种形式支持和参与。

根据过去五年的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和满意度均在98%以上。

国家参与的绿色行动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

一位参加森林城市建设论坛的市长曾经说过:“没有森林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和工业城市。毫无疑问,发展森林城市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普遍做法。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义务植树基地“岗西绿地”每天吸引着大量市民。蓝天、绿荫和鸟儿构成了一幅迷人而美丽的画面。

另一方面,山东省潍坊市坚持地面绿化与内心绿化相结合,在市、县、村四个层面实施,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影响,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栾树,法国梧桐,白蜡...这些树既漂亮又干净。我们经常过来,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当地居民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多年来,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如辽宁的本溪、鞍山和山东的枣庄,都改变了城市的基本基调,使之焕然一新。

有益探索,注重创新

2004年,中国开始建设国家森林城市。13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主题,不断汲取世界城市林业发展的经验。在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总结的同时,形成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实践。

张建龙说,总而言之,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突出了五个方面:

在主要目标上,坚持地球绿化,努力建设完整的城乡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对山、河、林、湖的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形成了“森林在城市,城市在森林”的现代城市风貌。

在重点任务上,坚持心中绿化,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建设各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生态科普场所,将生态文明教育推广到社区、学校、政府机构、工厂、矿山和军营,营造一种处处受教育、时时受熏陶的氛围。

在建设范围上,要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进程。通过绿化和生态建设的统一规划、实施和管理,改变城乡生态建设的二元结构,消除城乡生活环境的差距。

在建设方法上,要坚持模仿自然的原则,全面提高城乡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水平。大力推进造林树种选择的本土化、森林绿地配置的多样化、管理和保护措施的近自然化,使城乡生态建设更加科学、经济、有效。

在结果导向方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提供公平、包容的生态福利。通过绿道和生态标识系统的建设,以及公园绿地的免费开放,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将真正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具包容性的人民福利。

职责:胡彦明

标题:森林城市:生态建设的实践创新

地址:http://www.jcpa.cn/blgkj/1505.html